《雍正王朝》评17:玉如意之谜,九王夺嫡的现场对决
小标题:康熙皇帝如何用一把玉如意,巧定朝局?
一、
九王夺嫡斗争,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康熙老师对儿子们的一场继承人考试。
在审理刑部宰白鸭案的时候,四阿哥胤禛采纳了邬先生的意见,故意制造了得病的假象,推掉了审案的差事。
四阿哥的这点小聪明,根本瞒不过康熙皇帝。也就是说,老爷子知道四儿子这是打退堂鼓,而不仅仅是得病那么简单。
胤禛同学因此而在康熙考官给的答卷中失去一分,并为此而懊恼不已,后悔听邬老师的话。
但胤禛不知道的是,在自己不及格的这道题上,八阿哥胤禩固然得了99分,但不久之后康熙就发现,老八在考试的时候作弊,所以直接宣布胤禩的成绩无效。
到了承德围猎的时候,康熙皇帝仍然记得这一茬,不忘提醒一下“大病未愈”的四阿哥胤禛不参加围猎“别后悔”,接着就把那柄金光闪闪的玉如意拿了出来。
这把玉如意是蒙古王公献给大清朝太子的珍稀之物,康熙皇帝没有将玉如意转交给太子,而把它作为围猎成绩的奖赏之物,给在场的皇子王公大臣们都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太子胤礽已经失去皇帝的信任,继而将失去权柄。
而围猎成绩的冠军,不仅将得到玉如意,而且还是未来的新太子人选。
二、
虎狼嗜血,诸王嗜权,当诸位皇子隐约猜到皇阿玛那份若隐若现的心思时,除了失去权柄的太子,一个个都兴奋不已,准备在猎场上大显身手。
而已经声明不参加的四阿哥胤禛,脸上再次闪现懊悔的神情,与太子脸上的失意相映成趣。
号角一响,诸位皇子就一个个如离弦的箭一样,骑马射进小树林,开始追杀各种小动物。狐狸骑着老虎向深山转移,老母狼带着小狼躲进了一个树洞,哆哆嗦嗦地对狼崽子说:人来了。
未几,打猎结束,负责统计的官员前来报数,其中的数目大有学问,我们可以从猎捕动物的数目,看看在那看不见的树林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阿哥,三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等人,都打的不多,在十只一下。但同样不多,其中的实际情形却大不一样。
大阿哥和三阿哥人到中年,体力不支,能打得三五只猎物已经是尽力了。这也是老大和老三在九王夺嫡中的实际情况:无论怎么努力,实力和资质都摆在那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赢不了。
而九阿哥和十阿哥生龙活虎,怎么可能只打得那么点,不如八阿哥胤禩呢?
答案只有一个,老九和老十打了一些就不打了,帮着他们的八哥抓活物去了。
这就是八阿哥胤禩能生擒十二只活物的真相,老八并不以武力见长,凭他一人之力,在那么短的时间是无法生擒十二只活物的。要知道生擒十二只活物,要比猎杀十二只活物难度要高一倍。
十四阿哥打猎的数目更加有趣----猎杀十一只,恰好比他八哥少一只。这并不是十四阿哥真正的实力,而只是为了不抢八阿哥的风头。
从打猎这件小事上,我们也能看出,八爷党很强大,在夺嫡斗争中一度独占鳌头。
只有十三阿哥胤祥最实诚,打出了真实成绩-----十八只。
三、
连我这个升斗小民,都能看出打猎数目的蹊跷,自然更瞒不过剧中英明神武,打猎经验丰富的康熙皇帝。
不过这次考试,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按打猎的数量看,玉如意应该赐给十三阿哥胤祥,按打猎的质量看,玉如意应该赐给八阿哥胤禩。
一天之前,康熙皇帝做这个选择是不必犹豫的,大概率会把玉如意赐给八阿哥胤禩,就像前面让胤禩接待蒙古诸王一样,刻意打压太子,抬举八阿哥。
蒙古王公们正是领会了康熙先一天的圣意,才会胸有成竹地齐赞八阿哥胤禩,建议皇帝将玉如意赐给胤禩。
但图里琛从盛京回来后,八阿哥诱供肖国兴之事已经被康熙皇帝得知,胤禩先前的语数外成绩已经被康熙皇帝悄悄清零。
表面看来,是蒙古王公会错了皇帝的意,实际上是皇帝改主意了。
即使没有弘历站出来,即使全场都同意将如意给八阿哥,康熙皇帝也一定能够乾纲独断,将局势扳过来,让臣子们假装幡然悔悟,高呼“圣明无过于皇上”。退一万步说,如果经过现场讨论(四阿哥,张廷玉等人也要说法)确实给谁都不合适,康熙皇帝还可以选择不给么,先扔到内务府,反正再放几百年也坏不了。
四、
康熙皇帝打定主意,要给诸皇子和大臣们一个“圣心难测”的印象,越是大臣们中意的对象,就越是得不到玉如意。
康熙老师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一道难题,自以为得计。但老康熙万万没有想到,在四阿哥胤禛的府上,住着一位以押题为业的邬先生。
几个月来,邬先生啥事都不做,潜心研究康熙皇帝的起居注和著作,而且还把其中的精髓部分划了重点,写成小纸条,让胤禛的两个儿子弘历和弘时背诵。
是的,背诵,你不明白什么意思也没关系,死记硬背就行。
诸位看官如果看过《人民的名义》,就知道这种语录培训的厉害,交际花高小琴接受了几堂课的明史培训,就能够将大官高育良拉下水,乱拳打败明史专家吴老师。
邬先生比谁都明白,弘历和弘时所背的内容,迟早会在某一天派上用场,拍对康熙皇帝的马屁,让老皇帝龙颜大悦。
是啊,作为康熙皇帝来说,能拒绝金银,拒绝美女,甚至拒绝权力,但怎么能够拒绝来自一个小孩子真心的崇拜之情呢?
就这样,邬先生不显山不露水,悄然在四阿哥胤禛的儿子们身上押对了题,并促使弘历在围猎现场人品爆发。弘历当场驳斥了蒙古王公逻辑中的漏洞-----您表扬我八叔不杀生史仁慈,难道我皇爷爷杀生是残暴吗?(邬先生曾经问过弘历这个问题,而且对答案给予过特别点评,是弘历能够驳斥蒙古王公的根本原因)
接着,弘历就开始用邬先生所教,对答爷爷康熙皇帝,一字一句都正好说到康熙皇帝的心坎上,让老皇帝龙颜大悦。
康熙皇帝和在场的其他贵族一样,都以为童言无忌,都以为弘历这是天资聪颖,只有在一旁暗爽的四阿哥胤禛知道,这都是邬先生押对了题,借一个小孩子的嘴,四两拨千斤,一下子就在夺嫡斗争中占到了绝对优势位置。
总分只有分,但押对题的弘历不仅得了满分,还给他爸胤禛赚了50分-----孩子这么优秀,还不是爹教导的好吗?孩子这么崇拜皇帝,还不是因为爹私下在孩子面前也很敬重皇帝么?
强中更有强中手,当康熙皇帝的心思屡屡被邬先生猜中,皇帝的考题也就不再那么神秘。有邬先生押题,胤禛的夺嫡之路越来越顺畅,并最终将大清江山收入囊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