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手手君有位好朋友,方蕾老师,上海交响乐团品牌中心副主任、同时也是优秀资深的音乐老师,此外,她还是一位二宝妈,大宝五年级,二宝两岁。
前段时间,她为大手牵小手写了篇文章,从老师+妈妈的双重身份,很恳切地说了琴童之路的一些经验,引起了家长们的强烈共鸣,许多老母亲都留言提问,其中很集中的一点就是——孩子练琴烦躁畏难,怎么办?
手手君把方蕾老师的回复整理成非常干货的答疑帖,一起来看看吧~
01孩子想放弃,怎么办练琴太枯燥,不愿意学下去
有畏难情绪,碰到难曲子就不愿弹
提问:
我家孩子学琴已经2年了,现在在练琴中会碰到一些难点,他不愿意学下去;
我们家孩子有很明显的畏难情绪,碰到难点的曲子就不愿意弹,怎么办呢?是放弃吗?还是隔一段时间再来弹?
任何学习都是越来越难的,孩子学琴遇到难点,这是必然的,说实话换了家长学也未必能学得那么好。
所以,我建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觉得困难的点究竟是什么,你要和老师一起,帮他把这个点很具体地找出来。
这个道理其实在学科学习上也是一样的,你光鼓励或者批评是没用的,只有提供了方法的引导,孩子才能走出来。
比较常见的难点,一种在于试新谱,一首新的曲子,孩子不愿去学,因为从一个新的乐谱到能够掌握,的确需要有一段适应的时间,要有足够的练习才能够去适应新谱。
第二种就是可能在弹奏的技巧和手形方面碰到问题,
比如老师要求的手形和技巧,孩子一时半会儿做不到,但老师会继续要求,孩子还是做不到,他就会觉得很困难,然后会想要放弃。
另外还有一种难点,可能是在学习到比较深的情况会碰到,就是孩子对于音乐表现和表达这方面的难点。但如果孩子还在练琴的起步阶段,其实音乐表达无非就是强弱、淡入淡出、渐强渐弱,符号或者是一些连贯性歌唱性和顺畅性。其他真正的音乐难点,人文方面素养深层方面可能碰到情况会比较少。
所以,基本孩子会碰到的难点,应该就是我前面说的两方面:试新谱和技巧上的困难。
接下来说说对应的方法。
碰到新曲子觉得难,不想练怎么办
如果这个曲子对孩子来说比较难,有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拆分练习,慢练、分手练,这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告诉孩子在学习中一定会碰到这种困难,不仅他会碰到、大人也会碰到,老师在学习新谱的过程中也会碰到这种困难,所以我们会想一些小的办法、小的技巧来克服这个困难。
比如说这首曲子相对他来说比较长,让老师帮他拆分,或者让他自己拆分,每天只要解决两行这个问题,或者是这个曲子他合手练有问题,那在这三五天当中,就只练分手、不练合手,把每个分手都练到足够好的时候,再把合手加上去,孩子就会发现一下子就会畅顺很多。
家长所扮演的角色,一定是鼓励和安抚他的情绪为主。千万不要冲在前面说“你又弹错了,你再给我去弹”,不要让孩子质疑自己能力或者是说让他泄气的话。
家长可以帮他梳理他的情绪,缓冲他的情绪,帮他把长的曲子,难的曲子拆小、拆碎慢慢去练,安抚他的情绪就可以了。
孩子只要坚持下来,度过最初的困难阶段,他会发现其实自己通过这些努力是可以克服这困难的,到后面就会好很多。
碰到技巧难度高,孩子不愿练
这个也很普遍的。
比如说手形,老师一定会对手形有要求,但孩子建立正确的手形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甚至还会来回反复。
我觉得对这件事可以宽容点,一开始不需要要求孩子的手形百分百正确,如果孩子能做到95%或者85%的手型正确度,可以弹出比较好的音乐,那也可以接受。因为手型的建立真的需要很长的过程。
当然,不是说就不作要求了。如果第一步基础不打扎实,不把要求说清楚的话,碰到难的曲子或者是有更高要求的曲子,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演奏姿势的话。是弹不下去的。
02需要请陪练吗?家长不懂乐器
在家怎么陪孩子练琴?
提问:
家里没有人懂钢琴,孩子7岁,回家都是她自己练琴,这样效果会好吗?
我不懂乐器,孩子自己练习,从头弹到尾也不知道弹得怎么样,需要请个陪练老师吗?
请陪练老师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现在也有很多很好的在线陪练APP。但是要注意一点——不要让孩子养成课堂不认真听、课后靠陪练老师来补的学习习惯。当然,在特定的阶段(比如考级冲刺、演出前等),可以考虑短期内请陪练老师的方法来进行突击提高。
7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自控能力,建议养成课堂做笔记的习惯,把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自己整理记下来,方便课后练习。家长可以根据笔记来监督或抽查孩子练琴的效果,也可以根据笔记的内容,与老师进行沟通,抽查孩子前一周的练琴情况。
03一定要虎妈陪伴练琴吗孩子进步很慢怎么办?
家长需要陪伴多久才能逐渐放手?
提问:
孩子练琴也不能说不努力,但就是进步慢,怎么办?
每天的练琴都要靠我吼,看到孩子不情不愿的样子,有时真恨不得把琴砸了!练琴真的要靠虎妈才行吗,要陪伴几年才能放手?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接受能力、自己的进步、自己的特性。
你说的慢,不知是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进步慢,还是每次回课时老师布置的内容没有做好呢?
在孩子学琴阶段,家长一定要陪伴的,尤其是低龄孩子。至于需要陪伴多久,就要看孩子内在的喜爱和动力的激发。首先让孩子渐渐喜欢上音乐,成为每天必做的事情,然后家长想办法激励孩子对学琴的渴望。一旦激发出孩子对学琴的渴望,你会发现孩子练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级其实也很重要,有些家长会说,“我们就是培养培养兴趣,考级要一首曲子反复练,太功利了。”
但其实,考级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因为有短期目标的设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这对孩子是有激励的,他会非常渴望去达成这个目标。有时候我们会很惊喜地看到,孩子在为了考级练习的短短一到两个月中,取得相当于之前半年的成绩,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具体要陪伴孩子多久,这得看孩子的特质和家长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当孩子大了,家长的角色要一点一点地往后退,作用一点一点抽离。抽离到最后,家长就是一个旁观者,作用就是给他激励和鼓励,带他做艺术熏陶,为孩子在音乐方面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但如果孩子在乐器练习上确实失去了兴趣、练习也确实会挤占学习的时间,如果孩子真的是不想练了,那就不要犹豫,及时放弃止损。(手手君注:可以参见大手牵小手之前的一篇干货文章《美育也要进中考,乐器的学习规划是不是也要变了?》)
或许,等孩子考上了大学,有了充裕的时间,又会萌生对乐器的兴趣。这时候再来学习,有了内驱力,反而会更好。
毕竟,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学琴是为了培养一门能陪伴孩子终身的兴趣爱好,而不是走专业路线。学琴是要靠坚持的,但即便不学琴,也一样有多种方式能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
手手君注:方蕾老师的上一篇文章,可以戳《孩子学琴之路的种种困惑,听这位老师兼小学生妈妈de肺腑之言!》
推荐阅读欢迎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