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房价越来越高,你为什么总买不起房未来房价

来源:堂鼓 时间:2023/10/24

(买不买房都要看)房价越来越高,你为什么总买不起房(很深刻)?未来房价还会涨(有理有据)

时事聚焦

未来房价还会涨

我再想想,我再查查,我再去看看其他的房子!错过了,就不再拥有!致那些年,你错过的那些房子!

你为什么总是买不起房?

不管对不对,看以下几点分析(勿对号入座)

纠结犹豫型:手头有钱付首付的时候,看房永远带着挑儿媳妇的眼光,嫌七嫌八。楼层不行,朝向不好,阳台太小,客厅不好,一个厕所,格局一般……不停地嫌下去,嫌到能付得起首付,变得付不起。

建议:不要带着挑毛病的心态看房,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房子,要懂得妥协。特别不要带着七姑八姨一群人去帮你看房,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得帮你发现点毛病,不挑点毛病将来你后悔了会怪他们。所以一般带一大群人去看房的,基本上买不到房。

想一步到位型:有一群“处女座”的购房者,永远想买套完美的房子,地段、价格、户型、楼间距、绿化,以及周边配套,甚至未来规划等等,永远要选择完美无缺的房子。

讲究钱要花在刀刃上,房子的所有条件一样都不能差,不然,看不起!坚决不买!

建议:你有要懂得变通,其实可以曲线救国。钱不多就买偏点,买不起大的就先买小的。香港人都用血的经验总结了:“先上车再说,上了车再考虑换个好的座位,不上车永远追不上车的速度。

心理不平衡型:看中的房子,结果查了一下,半年前比现在便宜一万,心理就不平衡了,觉得买亏了。索性不要了,再看别的。

建议:错过的机会不可能再重来,不停地拿昨天的价格和今天对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将来也会继续买不到。

不安定型:不确定这座城市发展,想着几年后也许去别的国家、或是回家乡、或者去别的城市。所以看房也不确切,犹豫不决。想买又不想买。一晃几年过去了。房价也升天,后悔当初没有定下来。

建议:

未来不知道在哪里,但目前能承受得起就先买,有房在手才安心。未来可以卖掉。

爱听负面消息型:看中的房子,上网一搜,有人说物业不行,有人说偏远,有人说房子质量不好,有人说远处有墓地之类的。

一听到这些马上就打退堂鼓。

建议:其实有些负面新闻是楼盘竞争对手放出来的,要学会鉴别。

过于期待政策型:期待政策下来之后房价大跌、抄底而入,什么房产税什么营业税什么限购,总觉得有这些政策出来之后房价会大跌。

建议:政策不会使房价下跌,反而是提高了买房门槛,加大了买房成本。这几年来的政策说明,所有的政策只是让楼市别那么热而已,目的并不是降房价。(地价摆在那儿了,房价可能便宜吗?)

买了房子,将来一定会发生两件事:

第1是:沒涨价,只当储蓄,钱留住了,还能保值增值!钱只是从你的左口袋移到了右口袋。

第2是:房产增值了,你得到了财富,以小搏大,清水换鸡汤。

如果有机会你又没买成房子,将来也会发生两件事:

第1是:没买房,钱不知不觉花了,什么都没留住。

第2是:租房子,自掏腰包,花自己辛苦积蓄的钱,等于是在给房东还房贷,最后一无所有。

最近,朋友圈里频繁出现著名企业家俞敏洪先生关于房价的言论,原来是他参加了一档节目,在节目中表示:10年20年后,房价三四十万一平米。

是的,这就是那位以沉稳务实风格人设著称的企业家会说的原话。

对于房价俞总这么解释:因为人民币越来越多,经过不断的自然贬值,20万一平,三四十万一平很正常。

房改20年,你那房价翻了几倍?

看到这里,广大刚需同胞估计慌得一比,毕竟如果仅靠那点万年不涨的死工资,到时若真如俞敏洪所说,估计这辈子也别想买得起一套房。

是的,俞总之前还说了,年轻人只靠攒钱买房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言论董藩教授也曾在年说过,他的原话是:25年后北京房价将达80万/㎡,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董教授也好,俞董事长也罢,看多未来房价的人,大部分都基于两点:一是货币贬值,二是城市化进程导致的人口大量进入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的土地供应却有限。是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过去几轮的通货膨胀、房价上涨就很好印证了他们的观点。以北京为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有记录开始的过去18年,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是一路高歌猛涨。尽管中间的年经历了小幅波动,但在年以后迅速拉升。

俞敏洪在年以3万一平米的价格购买了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新东方大厦,现在升值了至少五六倍。

再早一些,北京住房的均价更低,以年为例,报纸上刊载的一套位于二环边上的崇文广渠门62平的房子才30万,不到元每平米,如今那一片非学区房六七万一平都算便宜。可不就是10多年涨10来倍?

全国的数据如何呢?年的住宅商品房销售均价为元每平,年为元每平。

涨速稍微比北京地区的慢一点,但幅度也是很大。如今20年过去了,相当一部分人已经靠房地产走上了财富自由之路。

物价方面,年北京全聚德烤鸭店一只烤鸭8-10元左右,现在也是升值了十倍多。

钱越来越多,大都流向了房地产!

这一切其实都要归因于M2的超级增速,通俗点说就是货币超发,社会上的钱越来越多了。

最近央行发布了6月份金融核心数据。

其中截止到6月末,M2是.02万亿元,这个数据在10多年前的年末才40.34万亿元。具体的增速及余额情况可以看下图,这10年里M2都是奔着10%及更高的增速上去的,最高的时候到了近30%。

而这10年里,实际上我们的通胀水平并没有那么高,换句话说就是其他的物价上涨并没有那么快。

举个例子,即使是在CPI较高的年,我们的通胀率才6.9%,更别说10年后的现在,连2%都达不到的通胀率了。

钱都去哪了?答案就是房地产。

一方面我们经济飞速增长,财富不断积累,但股市投资门槛太高,散户进去基本就是被割韭菜的份,不如囤房简单粗暴有安全感;债市和汇市更别提了,对于理财小白来说技术难度更高。

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买房情结在起作用,这是有很深的历史原因,从农耕时代的“家国伦理”到现在的“丈母娘无房不嫁女”,房子已经不仅是钢筋混凝土修葺而成的住所,而是最终的情感归宿。

所谓“成家立业”,所谓“居者有其屋才可有其家”,其实都透露着我们对住房消费的渴望。

比如网上流行的一个给人介绍对象的段子:男A:暂时没房,但是人很努力很上进,虽然长相个头都一般,但品行绝对没问题。——我再考虑考虑吧!

男B:小伙子老北京,名下3套房,就是长相个头都一般,性格有点着急。——那就先见见吧!

因此房子早已脱离了他的居住意义,而上升到价值观和情感需求的层面。

房价永远涨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有了俞敏洪董事长10年20年后房价每平三四十万的判断。

但俞董事长没有考虑到的是,回顾过去房价上涨了多少,未来就在这个基础上上涨多少,现实恐怕并非数学题这么简单。

同时,也不由自主地想起去年马云说过的那番话:将来房子如葱。。。

过去8年内,我国的房价整体上处于大幅上涨的情况。8年后,我国最廉价的东西或许即是房子和汽车。

马云基于的是新一代年轻人们超前的价值观,以及目前我国经济增速的回稳。

但毕竟左右房价的因素非常复杂。短期来说是货币政策和调控政策,长期来看就要看人口增长情况,还有国际局势等等。

过去的2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飞快,经济也一路狂奔,房价伴随上涨并不奇怪。但以后的20年,我们还能保持这么超级无敌的增速么?

对了,央行发布的6月份金融数据中,M2的同比增速是8%,这是似乎是历史上的最低水平。

而因为调控的原因,购房的门槛也在不断的提高,房贷利率上涨已然成为趋势,部分城市已经基准上浮20%,目前买房按揭利率超过6已经再正常不过了,谁还能奢望4点几的时代呢?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好,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国家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次奇迹,我们开始了全面的消费升级,海外旅游,房价上涨……

这是一个沸腾的年代。

事实上,日本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也经历了Go-Goyear。那种沸腾的光景和今天低欲望的日本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

年末,日本全国土地总价是兆日元,当时对应的美国土地总价为兆日元。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大概率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而作为刚需族,过多的考虑房子值多少钱意义也不是很大。。。

九句买房真心话,你一定要看

1.买不买房,你要在房子里过一辈子;

2.千金买房,万金买邻。不管你花多少钱买房,最后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可能是你的邻居,特别是楼上的;

3.买房,从经济的角度看,是你的安全感;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城市在告诉你用最快的方法了解它;从人生的角度来看,是你负债修行的开始;

4.最可怕的不是每个月的房贷,而是你根本就贷不到款;

5.很多人喜欢买低价房,特别是那种低到只剩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房子,认为它绝对保值。殊不知这种房子,往往是万年不涨的;

6.不得不说,楼市使得学历越来越值钱。在人才新政的效应下,学历几乎等同于房票;

7.高考选大学是你被城市化的第一步;毕业找工作是你被城市化的第二步;买房定居是第三步;

8.大城市是没有中间状态的。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北上深追寻梦想,甚至是从顶级二线城市来京沪,这一二线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来到北上深,你就无法逃避那惨烈的竞争,你就不得不接受生活的锤炼,以期自己能够成才;

9.这个社会,没房子的人,无处安家;有房子的人,却常常有家不回,特别是那些拥有大别墅的。。。

文章来源:北京周边房产大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