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声明:本专栏依据严谨史料写成,为杜月笙历史传记,非虚构类小说
惨死的电车司机吴同根大概不会料到,因为杜月笙的仗义勇为,慷慨解囊,他卑微的名字与杜月笙一起也被当年的上海滩记住了。
与法租界总领事范尔迪办成五项交涉后的第二天,上海滩的报纸上登出了巨金的大幅启事,盛赞杜月笙为国人争回了颜面,为劳工赢得了活下去的尊严。
陈群问杜月笙:“杜先生可知道这大幅的巨金启事,是谁刊登出来的?”
杜月笙笑着说:“我大概晓得是上海滩的劳工们。”
陈群借此展开说:“比起杜先生的门徒,上海滩八十万劳工是磅礴的新力量,他们所发出的声音更响亮,所展现出的行动力更强劲,所以杜先生要紧紧抓住他们,尤其是延揽他们中间那些年轻有为的青年朋友,这些人是上海滩新血,可以为杜先生开创新局面。”
陈群的这一番见解,杜月笙内心其实是极认同的,但接过这番见解,杜月笙却只是含蓄地点了点头,并没有过多的回应。
杜月笙之所以如此含而不露,明而不言,那是因为他有两方面的顾忌。
修炼到一定程度的江湖君子,行起事来往往就像杜月笙这样,越有权势地位,越是在山下审己,在山上待人。
在山下,拿出的是谦卑;在山上,拿出的是宽和。
杜月笙开创新局面的嗅觉,比陈群料想的要敏锐的多。对于陈群所说的年轻有为的青年朋友、上海滩新血,早在四一二大战刚刚结束时,杜月笙实际上已悄然开始了极其用心的物色。
杜月笙相中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杜月笙一生最得意的门生,当时上海滩邮务工会的核心干将,陆京士。
陆京士是江苏太仓人,毕业于上海法学院。他在一九二四年参加邮务人员考试,获得录取。在为上海邮局服务期间,因为学识渊博、待人诚恳、富有朝气,陆京士不久便被推选为邮务工会的重要负责人。
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这个世家出身、大学毕业的邮务干将,基于一腔爱国热忱,在上海滩响应北伐,他手持双枪,奋不顾身地奔到闸北火线,两度向毕庶澄的直鲁联军精锐发起血勇冲锋。
两番血战,陆京士死里逃生,和他同队冲锋的信差杨龄不幸中弹身亡,血洒上海滩。
四月十二日清晨,上海滩赤色工人武装被杜月笙一万五千人马打散后,部分不甘失败的工人企图利用乱局夺械反扑,关键时刻,陆京士以极理性极克制的一套做法,在乱局中梳理秩序,最终成功扼杀了工人武装的反扑企图。
这一幕曾让杜月笙不由地击掌称赞,他对身边的小八股四大金刚感慨说,这位青年朋友,真是了不起!我们只懂得以暴制乱,看看人家,不动干戈就驱散了鸟兽,这是一个很会抓对家软肋的厉害人物。
然而,杜月笙盛赞的话音还未落下,陆京士便迎来了新的凶险考验。
四月十四日,陆京士带领邮务工会一批工友正在如火如荼地整理上海滩秩序,突然有人送来了一封匿名信。
信刚拆开,一颗威胁恐吓的子弹“噗”地一声滑落到了地板上。
屋内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陆京士未理那颗子弹,展开信来读,只见那信上写着——陆某人,劝你马上离开工会,即日离开上海滩。倘使你不听话,下一颗子弹,就要射穿你的脑袋。
听到这样的威胁,工友们纷纷围上来劝告陆京士,对方杀气腾腾,来者不善,这时候万万大意不得,还是赶紧出去避避风险为好。
然而,陆京士却一身是胆,刚勇直率地说:“虚张声势的东西有什么可怕的!他们要是真敢朝我下黑手,何必多费这一层手续,先写这一封让我觉得可笑的信。”
对方见这一招对陆京士丝毫不起作用,不久又拿出“杀鸡儆猴”的手段来进一步压迫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
一天中午,邮务工会里的另一热心人物黄小村,独自一人刚走到新闸路,行人中突然窜出一人,对着黄小村迎面就是一枪。
黄小村面部中弹,随即倒在了血泊中。
所幸,这一天的过路人没有冷漠旁观,他们把医院,因为凶手心慌手抖,这一枪没有击中要害,黄小村侥幸活了下来。
此事发生后,邮务工会顿时陷入了风声鹤唳的困境,一些胆小怕事的工友害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有人来劝陆京士,看来对方是动真格,下死手了,你还是赶紧到外面避避风头吧。
陆京士不为所动,他用极藐视、极坚定的口吻说:“一鼓不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来,无所畏惧的是我,心虚手抖的是他们。所以我们现在越是勇往直前,他们越会胆怯退缩。”
那阶段的杜月笙正紧紧地盯着陆京士,听到陆京士的这一番话后,杜月笙又来了一次击掌称赞——一次是危言耸听的恐吓,一次是真枪实弹的暗杀,他看到的不是对家的咄咄逼人,而是再而衰三而竭,此等心智胆魄,真叫一个后生可畏。
陈群在上海滩掀起血雨腥风的那段日子,陆京士的表现同样让杜月笙赞叹不已。面对同一阵营的张君毅被杀,陆京士与陈群对抗,不仅坚定有力,而且十分讲究策略、章法。
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很会借势占领制高点,他组织工友一次次地到南京争取声援,然后又借着这些声援在上海滩雷厉风行地展开工会组织的改造、运作。
简单讲,陆京士群架打的很高级,陈群恶狼式的撕咬根本寻不到像样的机会,相反自己越来越被动,以至于最终落下个狼狈而败的结局。
此时的杜月笙很高明,也很广博,虽然他内心更欣赏陆京士,但这并不妨碍他以谦恭诚恳的姿态来包容接纳如丧家之犬的陈群。
在杜月笙看来,陈群是虚处的宏观谋划大师,陆京士是实处的微观行动强人,他两人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这并不影响他来兼容并蓄。
只是这兼容并蓄的时机要掌握好。
对这一点,杜月笙显得很有耐心。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耐心谋划,当陈群当面提出要延揽青年朋友,吸纳上海滩新血时,杜月笙才会含而不露,只含蓄地点点头。
这是杜月笙的山上待人之道,也是他宽和待人的精髓,不因一人伤一人,不因一人废一人。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1%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