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认证就能几百时薪的心理咨询师?
太常见的行业乱象,如:
咨询师说教、咨询师不懂伦理、咨询师不懂咨询设置、咨询师没有精分基础、对来访没有责任心、咨询不做保密。
这就好像开车的人没见过车、当厨子没进过厨房一样不可思议。
但是目前的执业咨询师,还不了解咨询师什么的,比比皆是。
心理咨询师是当下热门领域,什么是心理咨询师,怎么才能成为心理咨询师?
什么是心理咨询师?
顾名思义:“心理”“咨询”“师”我们拆开了说。
心理-专业方向
围绕着心理领域工作,那么什么是心理,心理的基础知识我们得了解。
咨询-执业技能
咨询的前提是有“技”可循,作为咨询师本身是要具备熟练的解决困扰的技术技能的,更有难度的地方是还不能像教师一样教育,而是通过技术让来访可以有“能量”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
师-道德身份
论语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言传身教需要我们自身除了一份热心之外,更需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
那心理咨询师需要哪些准备呢?
心理专业类
心理基础知识-咨询师的“土壤”
普通心理学-理论基础、发展历史、生理结构、心理特征、各种现象等等;
人格心理学-熟悉人格模型,有助于快速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教育心理学-教育情境下人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等等;
发展心理学-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以及不同阶段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社会心理学-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规律;
等等。。。这只是最基本的基础,了解社会与人的基本情况。
咨询技能类
流派疗法技术-咨询师的“工具”
精神分析
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帮助咨询师深入的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形成模式,更全面的去理解一个人的需求、行为模式以及困扰根源所在。
如:精神动力。如:依恋、客体、防御机制、催眠、释梦等。
人本主义
深化人的自我认识,根据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解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从人的本性理解个体,重视激发人的“自我实现“本能。
认知行为(CBT)
在60年代发展出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如:ABC理论。
后现代主义
提倡远离中心化的超个人主义、多信息源的综合性研究,主张反权威、反传统的大众化、叙述化、零散化。
如:叙事疗法、短程焦点等。
综合素质类
咨询师的“营养供给”
生理健康
对于健康习惯的建立,周期以及自我健康管理,维护自身健康理解来访生理健康困扰;生理健康、睡眠、饮食、用药等等;
心理素质
善行、倾听、耐心、充分好奇、尊重、抱持、包容、节制等等;
精神医学
有助于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评估的有效性,了解诊断、医理、药理等等,有助于鉴别精神患者和转诊。焦虑、抑郁、强迫、应激、精神问题等;
心理咨询伦理及精神卫生法
有助于咨询师合法合规完成咨询及设置,做好咨访的双向保护;
自我成长
持续学习,坚持督导与自我成长。
很多人一看到这三大类立马觉得很麻烦,很焦虑。
甚至直接决定这个咨询师自己差的太远做不了。
更有伙伴学了认证之后满眼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对于这种常见的情况,在咨询师职业规划里都会有清晰的沟通。
比如会去梳理:
1学习心理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好为人师
有人图赚钱
有人图留个晚年职业
有人因为热爱
这四个方向,在这个职业上要付出的努力和规划完全不一样。
2感兴趣入门心理但是感觉一片混沌,没有方向。
从小白到专业注定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同行在成长、谋生方面都会积累大量的经验,
比如我,入行以来走了不少弯路花了很多培训的钱,
最终找到了热爱且希望从事的方向,
需要走弯路,更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前辈指导,
前辈一句话,少绕几年弯路,省了不少精力和钱财。
3退堂鼓-小白阶段的焦虑和恐惧
我曾在入门的前3年一直觉得心理行业浩瀚如海,
自己的专业知识再多也比不过行业大咖,
各种流派理论、同学成长的声音不绝于耳,
迷茫、焦虑、烦躁、退缩、想放弃的心一度内卷着自己的情绪不断耗竭。
但是随着对于心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咨询技能的熟练、对于自己综合素质的成长,自己会从渺小自卑的状态逐渐找到力量,甚至是在咨询中看到不断积极提升自我的来访从而受到激励和启发。
心理咨询是个助人助己的过程。
现在的我,并不焦虑他人的成长,反而乐于打开自己分享资源,比怕别人比我强,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