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嬷吹”是客家传统艺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优秀艺术遗产。
“公嬷吹”顾名思义它是由两样乐器“公吹”和“嬷吹”(即一雄一雌)相互配合演奏而命名的。
这一公一嬷两样乐器,其外形类似唢呐,但比唢呐长出二三倍。吹起来有如一男一女,像是一对老夫老妻,抑或一对情人在互相倾诉衷情。“公吹”低沉、浑厚、音域宽广;“嬷吹”柔和、圆润。演奏时,以“公吹”和“嬷吹”为主要乐器,配以二胡、扬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锣、小锣、钹等弦乐与打击乐。
“公嬷吹”是汀州鼓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汀州鼓吹俗称“鼓手班”,汀州城区美其名曰“五音班”,取吹、拉、弹、唱、打之意。汀州鼓吹分为大乐和小乐,大乐用大锣鼓,演奏时有一吹二打三小调这三个段落;小乐不用大锣鼓,仅用板和云锣,演奏仅限于南北词和小调。
汀州鼓吹一般用于喜事和丧事两种,因此,演奏的曲调也有严格的区别。喜事曲有《粉红莲》、《步步高》、《步步娇》、《花鼓》、《大乐》、《平对》等)丧事曲有《公嬷吹》、《赶天鹅》、《小吹》、《得胜鼓》等。
由公、嬷乐器独创而成的《公嬷吹》,是一首具有客家浓郁特色的丧事曲。在汀州客家地区,老人去世后,操办丧事,大多请“鼓手班”搭棚吹打演奏。出殡时,也有鼓乐演奏,其中《公嬷吹》是最重要的一首。它以深沉的扣人心弦的旋律,激起人们心中的感情波澜。(乐曲开始时,旋律舒展悠扬,音色稍显明亮,似一对老夫妻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接着,是“公吹”与“嬷吹”的交替吹奏,仿佛这对老夫妻互问答,在倾吐各自的心声,时而慢速低回,缓缓轻吹,就像老夫妻抚摸白发,叹息岁月无情;突然,乐器齐鸣,惊心动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几十严的老伴去世后那悲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号,继而呜咽声声。
《公嬷吹》的作者和创作年代已无从查考,是由民间艺人口手相授,历代流传保留至今的。原先在江西、福建等客家地区流传,后来由于民间艺人相继去世,现在只有长汀还保留演奏,年曾在福建省民间音乐演奏比赛中荣获优秀节目奖,并受到省民间音乐研究机构及音乐专家的高度评价,成为八闽绝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