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传承潍坊传统艺术的潍县锣鼓敲起来,
敲响一年的好彩头(太励志了)
本文约字
阅读需要
2min
我知道你在看哟
Part01
潍县锣鼓艺人
一群有着火一样热情的风烛老人。
他们的背后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老潍县城,他们眼神坚定地就像岿然不动的潍县石碑。
夹杂着泥土的味道沁人心脾的北风吹动着十笏园区的鲜红的经幡,也吹动了他们饱经沧桑的笑脸上缕缕银丝。
他们的神情庄重而神态自若,紧贴在自己的牛皮鼓的一侧,手中紧紧握住的是那双已经满是岁月痕迹留下深浅不一宛若用黄色画墨点染的神来之笔。
但是:
看!
当领鼓人一声震天动地的吆喝,所有的锣鼓艺人用鼓槌把牛皮鼓锤起来,用闪亮的锣叉敲起来就忘我了,发狠了!几十位轮臂敲鼓的老者,如几十枚蓄势待发的弓箭,顷刻间在眼前激发,急雨一样,是憾彻人心的鼓点;疾风一样,是掷地有声的锤击;烈舞一样,是神采飞扬的脚步;猛虎一样,是老当益壮的风姿,风筝之都,文化潍县,爆出了一场多么壮阔,多么激昂,多么火热的舞蹈啊,潍县锣鼓!
潍县锣鼓
锣声三下潍水头
敲断玉钗红烛冷
打鼓打鼓急打鼓
鼓楼岩下鼓声隆
这锣鼓,让凛冽刺骨的寒风立即变得燥热了,让郁郁葱葱的林木立即变得震颤了,让倦怠疲乏的世界立即变得兴奋了。
好一个潍县锣鼓!
老者在击鼓的刹那,手臂,腰部,全身,有力地击打着,极速的碰撞着,大起大落张弛有度。这种感觉震撼着你的内心,烧灼着你颓废的心灵,一步步拥抱着你手足无措的灵魂。这是从没有感受过的来自生命的活力,茂盛,雄健,以至于完全惊诧于那风烛老人红黄一桌包裹下的躯体,那饱经岁月的沧桑,矢志不渝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齐伟壮阔的生命力。
老潍县城,你生养了这些老当益壮活力四射的前辈,也只有你,才能蕴藏出如此惊天动地的气魄。
好一个潍县城,好一个潍县锣鼓。
每一个蹦跳的步伐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蹦跳的步伐都隆隆作响,每一个蹦跳的步伐都是光和影的交织变换,每一个蹦跳的步伐都令人感到生命的战栗并且沉浸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叹为观止。
好一个震颤山河,响彻城市的蓬勃多姿的潍县锣鼓!
愈锤愈猛!喜悦和苦楚,现实与幻境,挣脱和寻觅,都在风姿和鼓声中!交集!旋转!聚集!升腾!人融进了茫茫的鼓声中,鼓声融入茫茫的人潮里。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潍县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以至于已经完全不记得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一直驻足的这片土地。
Part02
敲锣打鼓的潍县老前辈
他,71岁高龄,不遗余力将演奏技巧传授给更多人,传承潍坊传统锣鼓艺术,作为一名退休工人起初接触锣鼓是为了强身健体,没想到在一次次排练过程中喜欢上了这项艺术形式,对他来说,锣鼓表演很带劲,一天不敲不舒服。
潍县锣鼓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潍坊打击乐,根据文献记载,东汉潍坊人郑玄提到过“杜子春云,土鼓,以瓦为框,以革为两面,可击之。”这就是鼓,“群音之长”,先人在通晓金属冶炼工艺后,冶炼出铜合金锣,用于军事与礼仪,故有“鸣金收兵”与“鸣锣开道”的说法。后来随着宫廷歌舞的引领与民间文艺活动同步展开,锣鼓成为了一种韵律,也就是锣鼓乐。明朝嘉靖年间潍县城建设了戏楼,清朝中叶各地方剧种在潍县盛行,潍县锣鼓就是伴着京剧元素发展起来的。
历经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艺术光辉更加闪耀,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过七旬的何忠信老人作为代表性传承人。从清朝中叶传承至今,因为这项民间艺术没有物质的形式,只能通过心领神会,言传身教成为了潍县锣鼓的主要传承方式。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都非常匮乏,即使有地方性的民间表演,也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看到。在何忠信心中,童年生活里最难忘的便是春节舞狮子、踩高跷,而这些表演都离不开潍县锣鼓的伴奏。
Part03
潍县锣鼓的组织形式
潍县锣鼓需要五个人一起配合起来演奏分为伴奏与清奏。为戏剧、民间杂耍服务称为伴奏,单独的演奏称为清奏。清奏,多受乡绅、商号之邀,在其门前演奏,表达自己所要的一种情趣。艺人们高兴了,也可凑起来,街头巷尾,演奏一番,自娱自乐,甚为兴也。清奏,潍坊艺人喜欢加上京剧的皮鼓一起演奏,堂鼓与皮鼓,响声各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潍县锣鼓的一种旋律被称作为一种“点儿”。据文献记载,潍县锣鼓的点儿有:《龙虎斗》、《牌子》、《穗子》、《九龙翻身》、《玉狮子》、《八仙过海》、《双鞭鼓》、《大一仓》、《小一仓》、《三翻一》、《秧歌点》、《高跷点》、《水斗点》、《老三点》、《急急风》等枚不胜举。
“三翻引”是潍县锣鼓经常排练的曲目,是非常综合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曲调节奏鲜明,引人入胜,能把舞龙、舞狮、跑旱船等活动引入其中,并在鼓点的准确引领下,龙狮竞技相得益彰,每首曲子适应于不同的演奏场景,对于艺人的要求不尽相同。
Part04
第一次学习潍县锣鼓经历
提到老艺人第一次学习潍县锣鼓的经历,他们最大的感触就是潍县锣鼓没有谱子,所有的记忆传承方式都是口口相传,通常情况下要先听曲记住节奏,然后才能跟着师父学习。在那段练习锣鼓的日子就是每天在家中用手指敲打桌面来练习鼓点。
虽然生活艰苦,但逐渐掌握锣鼓演奏技巧成了何忠信的精神寄托。由于学习刻苦,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潍县锣鼓的鼓、锣、钹、镲、小锣的打击技术。
Part05
潍县锣鼓传承
潍县锣鼓作为民间传统非遗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潍坊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锣鼓声独有的恢弘的气势与欢快的曲调相得益彰,带来了一片喜庆安康的吉祥意味,潍县锣鼓承载着无数潍坊人民智慧的结晶,经典的传承,成为潍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不可缺少的媒介。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传承潍县锣鼓的队伍。潍县锣鼓这门传统技艺焕发全新的生命力。
最后小编来送上交通指引啦~
潍坊市十笏园非遗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