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豫剧文化,导演创作手段

来源:堂鼓 时间:2022/10/18

本文乃作者敏敏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小编和大家说说豫剧艺人排演场上的排戏术语“场面铺排”,就是指导演创作手段中的“场面调度”。戏曲艺术是一种多形态的戏剧形式,所以戏曲场面调度的形态亦丰富多彩,它包括行动性调度、抒情性调度和技术性调度等多种类型,戏曲导演若能在各个不同的剧种中,娴熟而独到地运用这一创作手段,就能通过这些贯串动作、外部表现、造型形象来深刻地揭示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表达剧本的主题思想,生发出动人的力量。

人们看豫剧,常常获得一种大欢大喜、大悲大恸、轰轰烈烈、痛痛快快的审美感受,那种不温不火、不悲不喜、平平稳稳、轻轻淡淡的戏在豫剧中板少见,这一现象是粗朴豪放的豫剧艺术的美学特征所决定的,不仅直接体现在豫剧导演的舞台节奏上,而且也鲜明地体现在豫剧导演的场面铺排上。如果说豫剧的节奏美展示的是对比强烈、大起大落的舞台节奏,那么豫剧的形态美展示的则是热烈红火的场面铺排。场面铺排的热烈红火是豫剧舞台调度的突出特点。

朝阳沟

首先,这一特点可以在多种舞台气氛中得以体现。非常善于表现气氛欢快的场面。如“唐成坐轿”一折,为了反映出小县令下乡巡视的喜剧画面,幽默的艺麻官不仅随心所欲地将丑行身段与小生身段交融变换,踢官衣、耍帽翅、亮喜相,耍扇提花,前俯后仰、上下摆动,而且还亲自指挥乐手们敲打响器,鼓动衙役们助威呐喊,使舞台气氛闹开攘攘,欢欢快快。轮到“周凤莲坐轿”,铺拂得更是过瘾:铜器蔽得响,唢呐叫得尖,新娘子坐得活,轿夫们抬得欢,颠轿、蹦轿、摆轿、荡轿,三起三落,三进三退,场面热热闹闹,气氛红红火火。注重表现矛盾激烈的场面。如《程咬金照镜子》中的“抢亲”,《朝阳沟》中的“银环娘吵闹亲家母”,《三哭殿》中公主、詹妃、国母三皇亲哭闹太宗李世民等等,无论叫也罢,嚷也罢,哭也罢,啼也罢,台上气氛总是造得热气腾腾。

三哭殿

努力铺排悲壮恢弘的场面。如清末民初豫剧舞台上常演的《反阳河》,那愤而造反的杨氏三兄弟均勾红脸,大靠蝣靴,大盔额子,出场前先放炮,甚是威风,故有“一炮崩出自红脸”之说。“议反”一场,一个黑脸,三个红脸,三个青衣,一个花旦,八身靠同聚一台齐唱齐舞,声势雄壮豪迈,热烈壮观。又如桑建修导演的《穆桂英挂帅》中的“出征”,长缨大枪林立,虎头盾牌壮行,文广、金花、宗保、思乡英气勃勃,穆桂英戎装披挂,精神焕发,兵、将、帅三、四十人鱼贯入场,布满舞台,一时间,双重鼓、边鼓、堂鼓、排鼓、大片锣、镲一齐奏响,惊天动地,士气昂扬,军威浩荡!

穆桂英挂帅

在豫剧的舞台调度中,不仅表现正面冲突的场面热烈红火,侧面地反映冲突,场面铺排得也是热烈红火。赵义庭、赵新甫导演《破洪州》“交战”一折戏中的“三报”,即表现了这一特点。

穆桂英与辽兵打档子,清场过后穆桂英侧幕临产,场上已不是正面厮杀的战场,如何侧面地表现出敌兵压境,穆桂英激战之中生孩子的紧张气氛而使台上不空场,导演在这里安排了报子三报军情而被还乡阻挡的场面:一报宗保战败,还乡一挡两挡不让报子进前,报子转身起小蛮子,打倒飞脚,撩抢背,急下再探。二报敌兵马上杀到营内,还乡左右拦挡,抄旋子,叼报子走抢背,命令道:“你、你你你再探!”报子又下,还乡焦急走场,忽听婴儿啼哭,孩子落地,还乡急下。即刻,穆桂英将婴儿系在腰裙上背退出场,“仓仓”[乱锤]之中,她双手抖颤转身亮相,鼓声大震,报子一串脆小翻上场,三报辽兵杀到营前,穆桂英扬眉竖目,掏翎子亮相,决然迎战。“三报”的调度安排,以少胜多,以偏代全,既紧凑严谨,显示出了情节的过渡,又渲染出一种砍砍杀杀、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

破洪州

在豫剧的场面铺排中,不仅表现群场戏热烈红火,表现独角戏也是如此风格。《司马茅告状》中,司马茅以红脸的扮相和作派,黑脸的声腔和气势,创造出了敢于告天告地、裹渎神权的司马茅形象,独角一人,轰响满台。

豫剧舞台上热烈红火的场面铺排尚有着动作变幻多样化的特点。从艺术内容的角度看。戏曲表演的美集中到一点,都是为刻画性格化的艺术形象而存在的,正因为豫剧舞台场面的调度美源之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小舞台大世界千人千态,所以其场面、动作才不致于冷落、单调,从而呈现出熙熙攘攘、多姿多彩的多样化特点。如《梵王宫》的“梳妆迎亲”,叶含嫣是一位紫谷族姑娘,性格热烈奔放。陈素真在安排这场戏的场面调度上,设计了洗脸、扑粉、描眉、梳头、插花、挑衣服、穿衣服、甩大辫、耍辫子、舞扇子等一系列程式动作,陈派弟子曾广兰承袭该剧时,又增添了转盘子、碎肩、大跳等杂技动作和现代舞的成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调度,欢中有嬉,嬉中有谐,热烈地制造了舞台气氛,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梵王宫

如开场戏的八位夫人出场,虽然大体上是一对对地上来,但导演没有简单地让她们象跳集体舞一样许多人重复同一组动作,而是在基本对称的画面中展示出调度的灵活多变。如大夫人、二夫人老成持重,并列出场后,水袖一抖、两抖、一掸。然后双上水袖,客气地互让,互调位置,稳稳当当地步入大厅;三夫人四夫人柔中带俏,背手侧身袅袅而行,至中场后一个娇媚地兜水袖,再双背身入厅堂。

就这样,八位夫人在同一条出场路线上被不同的动作花样铺排出不同的性格色彩,热烈红火的场面铺排并不意昧着舞台上的杂乱无章,一窝蜂,一盘散沙,而是要追求整个画面的均衡与和谐,组成一个五色缤纷、绚丽多彩的美的整体。豫剧导演在强调动作变幻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舞台调度的层次感,力求使队形路线、造型动作显得有动有静、有强有弱、有正有反、有进有退、有点有面、有聚有散、有收有放、有分有合,呈现出一种层次美。这里,还以《五世请缨》第一场作例:如“迎接太君”一节表现的是人物出场的层次感。

五世请缨

“拜寿一节,表现的则是舞蹈动作的层次感。百岁大寿,孙媳穆桂英为老太君银白的发髯上插了一朵红花,太君乐得转着身子让众人看,此刻,八夫人围着老太君翩翩起舞,水袖忽儿飞腾腾抛起,忽儿飘洒洒落下,裙片时儿正圆场踅飞,时儿反圆场倒旋,如团花鼷锦,似众星托月。祝寿之时,八夫人先是“内挖门”合拢蹲拜,后是“外翻花散开敬酒,唱表之中,左边齐举杯,右边齐扬袖。整组动作,有合有分。有起有落,横竖交织,正反相错,和之以奔放的声腔,欢闹的器乐,构成了一幅喧闹升腾、热烈辉煌的戏剧场面。

参考资料《中国豫剧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