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慧兰年出生在广西桂林,
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莫慧芳,
姐妹俩是长得不太像的异卵双胞胎。
父亲是印刷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母亲是市场里的临时工,
父母学历都不高,跟体育完全不沾边。
八十年代刚好是全国号召强身健体练体育的年代,
女排精神振奋着全国人民,
健美体操一度是非常流行的运动。
莫慧兰的父亲听说少年宫正在招体操运动员,
便花了五毛钱报名费带着不满五岁的姐妹俩去报名。
当时的孩子都太小,根本看不出什么潜能,
主要看身体柔韧性和比例。
经过漫长的排队后,又经过各项指标检测,
这对双胞胎姐妹都被选入了体校。
经过三周的实训,姐妹俩又都通过了考核,
成为了体校的小学员。
从此莫父便开始每天五点半送女儿去体校,
天黑再把女儿接回来,一直持续了两年的时间。
来到体校后,训练更加严格,
刚刚五岁的莫慧兰常常在校门口抱着父亲的大腿痛哭,
哭着说自己要回家,不要练体操。
父亲虽然心疼,但还是劝女儿好好练习,
别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而且要练得比别人都好。
莫慧兰哭闹无效后,只好乖乖回到训练室,
忍着眼泪,咬着牙训练。
有一次父亲还不放心得溜回来看,
透过窗户他看见莫慧兰一边哭一边练倒立,心疼得不得了。
但莫慧兰却在训练中逐渐爱上了体操,
与其说是爱上,还不如说有了不服输的劲头。
她经常练习器械导致手上磨满了血泡,
晚上挑破血泡第二天还要继续训练。
那时的莫慧兰才刚刚七岁,一起训练的孩子都差不多大,
同样经历着这样的痛苦,他不想被别人落下。
在她八岁的时候因为受伤做过一次小手术,
刚刚下了手术台,她便吵着要回队训练,
那股非要练体操的劲头让父亲都惊讶不已。
相比之下妹妹莫慧芳则显得低调沉稳许多,
一直在乖乖训练,没有打过退堂鼓。
两年后,莫慧兰姐妹参加广西省体操大赛,
虽然莫慧兰表现得不够优秀,
但她们的团队还是拿到了团体第一,
同时姐妹俩也被省体操队选中。
八岁的莫慧兰开始住校生活,而且一年只能回一次家,
期间父母也只能来探望一两次,
父母虽然担心,但为了孩子的前途,
还是再一次忍痛将女儿送去了体操队。
莫慧兰入校后不久就无法适应这种住校的生活,
开始和队友策划逃跑回家。
每天运动员早操后都会有一段时间吃饭和休息,
而且这段时间没有教练在身边看管,
莫慧兰便趁着这一会儿工夫跑出了体校。
她和队友凭记忆来到了火车站,
但两人身上的钱不够买火车票,只能买站票,
她们便凭借这张站票混上了回家的火车。
回家后父母一脸惊讶,莫慧兰撒谎说学校放假了,
小孩子的谎话向来都骗不过父母,
而且妹妹都没有跟着回来。
父亲给体校打电话,教练正在又气又急地找人,
眼看出走计划败露,莫慧兰又哭闹着不肯回校。
这一次父亲没有哄女儿,硬是给她送了回去,
在莫慧兰写过检讨之后,才在体校恢复了训练。
又是两年的训练,国家体操队到各省选拔尖子,
莫慧芳被选中了,但莫慧兰落选了。
教练看她们年纪太小,便让姐姐陪着妹妹一起训练,
她成为了国家队的临时队员,
教练告诫她,如果练得不好还会被退回来。
这次落选深深刺激了莫慧兰,
她不服气自己会落选,同时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留下来。
从那时起,莫慧兰没有了在广西队的小脾气,
她一门心思扑在训练上,十分刻苦。
同时她的努力很有成效,
不久后她便成为了正式队员,留在了国家队。
在北京训练的日子同样辛苦,
更加没有回家的机会,而且她们还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但好在莫慧兰遇到了一个非常体贴的教练,
同时在国家队不仅有为国争光的机会,
还有工资补贴,两姐妹可以为家里赚钱了。
当时考虑到她们年纪小,教练将她们的工资收起来,
等她们需要钱的时候再给她们,
每一分钱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到了年底再将这笔钱给到她们父母。
从五岁就开始练体操的姐妹总算有了一点回报。
在当时的国家体操队,男子体操还有些看点,
李小双接住了李宁的衣钵,成为新一代的体操王子,
而在女子体操队,却没有一个灵魂人物,
莫慧兰不知道她即将成为新一代体操女王。
在国家体操队更加严厉、更加高强度的训练下,
莫慧兰同样展现出了超人的韧性,越练越好,
反而她的妹妹莫慧芳因伤提前退役了。
莫慧兰首先在高低杠和跳马项目上展现出优势,
她的空翻无人能及,并且在13岁的时候便拿下了全国冠军,
成为国家队的一号种子选手,同时她成为了体操队队长。
真正让莫慧兰大放异彩的是94年亚运会,
她获得高低杠、跳马、平衡木、自由体操四项冠军,
成为那一届获奖最多的运动员,
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个眼睛大大,个子不高,
嘴角有一颗黑痣的14岁少女。
那几年是莫慧兰在国际体操比赛上称霸的时代,
她在高低杠上的空翻震惊评委眼球,
被称为无人能及的下世纪动作,征服了全世界。
同时被国际体联命名为莫式空翻。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在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原本是夺冠热门的莫慧兰只斩获了一枚跳马银牌,
原本是夺冠大热门的她非常失望。
这时的她16岁,已经错过了体能最好的阶段,
在体操运动员中算得上高龄。
次年,莫慧兰在带领国家队参加东亚运动员和世锦赛,
分别取得了团体冠军和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比赛结束后,她便选择了退役。
这时她才17岁,已经是体操队的功勋运动员。
莫慧兰的退役让很多人感到惋惜,
认为她还有更多的机会去赢取奖牌,
而只有莫慧兰知道,她已经不是巅峰状态,
而且人生不只有体操。
另一方面,由于莫慧兰的招牌动作‘莫式空翻’没有人能完成,
国际体联修改了规则,将其中一个动作算作失误,
莫慧兰的优势变成劣势,让她非常失望。
再加上伤病的困扰,还有随着年龄增长,
她不得不面对的发胖问题,她最终决定退役。
当时年龄相仿的刘璇同样面临着退役,
她同样因为招牌动作单臂大循环被国际体联禁止,
她的成绩还不如莫慧兰,但最终她选择了留下,
并接过了队长一职,成为了体操队的老将。
退役后的莫慧兰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这时美国体操队向她发出邀约,邀请她去做助理教练。
当年出国还是热潮,但这意味着莫慧兰永远离不开体操了,
而且不管她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过14岁的自己了。
经过深思熟虑后,莫慧兰拒绝了美国的邀约,
她选择进入人民大学进修,选择了新闻系,
这一年她刚好18岁,正是大一新生的年纪。
恰恰是这个选择,让莫慧兰日后走上了新闻行业,
然而从小读体校的她早已荒废了文化课,
想要赶上进度必须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莫慧兰之间的生活全部在训练室,
如今所有的生活都变成了教室。
大二那年,天津卫视邀请她做特约记者,报道第34届世锦赛,
以记者身份亮相的莫慧兰让人眼前一亮,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毕业后她便接到了凤凰卫视的邀约,成为一名主持人。
这时候中国刚刚申奥成功,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奥运热情中,
凤凰卫视应运打造了一系列体育节目,
并邀请了莫慧兰、桑兰等众多体育明星加盟。
这时的莫慧兰已经确认了以后的方向,
她要做一位媒体人,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