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原创,文中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速删)
宋朝时期江苏溧阳有一个财主叫王劳财。
这王劳财年轻时靠做山货生意发了财。这人是出了名的斤斤计较尖酸刻薄,做生意时就精打细算,变着花样克扣工人工资。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发了财。
王劳财有了钱娶了同乡的杨氏为妻,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杨氏也是及抠门吝啬之人,而且比这王劳财还会算计。后来这杨氏的表舅成了当地县令,这王劳财一家更是变本加厉。
俩人结婚的时候,宴请宾朋,请柬上写明礼金不得少于每人多少钱,如果带小孩赴宴,连小孩都要按人头收取礼金,这就算了,酒席上的酒水茶点还是按人供应,一人只有一份,想多吃一口都没有。
平日对家里的家丁杂役,更是变着法的克扣工资,压低成本。为了节约成本,所有家丁睡大通铺,俩人一床被子。夏天还好说,但到了冬天,一条被子不够盖,家丁冷得受不了,便找王劳财提出要增加棉被,王老财让家丁抱一起挤一挤就不冷了。
王劳财家的家丁
家丁的衣服也是大的穿旧了改改给小的穿,干活用的工具都是按原价卖给家丁,五年内用坏了或者不见了就要家丁自己出钱购买。
王劳财和杨氏的这种作风使的给他家干活的越来越少。
这年王劳财准备盖一栋新房子,便贴出招工广告,想找木工和泥瓦匠。可是本地的木工或泥瓦师傅们都知道这家人的底细,都不愿意干。
王劳财夫妻俩不得不忍痛加钱,可是仍然没人愿意干。
这天城里来了一队泥瓦工,这队泥瓦工和木工来自外地。都是年龄五六十岁的老工匠,一看就是常年干这一样的行家里手。
领头的是一个叫张大的木匠。这队工人看到了广告,觉得那价格有点低,张大便和大家商量愿不愿意干。大家都说这价格太低了,不好干。
这群人在广告前面围观了好久,被躲在附近的王劳财和杨氏看到了,王劳财看出这帮工人有想法。便主动跑过去搭讪。
王劳财先打探了下底细,问道:“各位可是做泥瓦木工伙计的啊,看着不像本地人呀。”
张大回答说确实是做泥瓦木工的,来自外地。
王劳财一听来自外地,觉得应该好欺骗。便对张大说:“我就是发布广告之人,不知各位觉得这活怎么样啊.会干不。”
张大说:“活儿倒是不是很麻烦,就是这价格太低。”
王劳财一听价格低,马上开口说道:“价格低,咱们可以谈么,只要你们做得好,钱不是问题。”
于是这帮工人便决定接下这个活,因为没活干就没有饭吃。于是便和王劳财签订协议,工钱等验收以后结算,期间如果退场不干,需赔偿王劳财损失。
这王老财和杨氏看这帮外地工人愿意干,便动起了歪脑子,王劳财对张大说,要工人自己解决住宿和吃饭问题,因为自己家里没有地方给这么多工人住,而且自己家里也没人手给工人做饭。
张大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便找了一间废弃的房子,收拾收拾当成临时住所,并安排人上街买菜。
这买菜的工人叫宁山,宁山买菜的时候,当地菜农悄悄告诉他,不该接这个活,这王劳财夫妇不是好人。要他们小心。
宁山上街买菜,菜农叮嘱小心王劳财
宁山回去便把这话带给了张大,张大并没有说话。
开工第一天,王劳财和杨氏便带了家眷到工地监工,一群人指指点点。谁知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这王劳财竟提出要在张大火上吃饭。张大想着一顿饭打什么紧,便同意了。
谁知这王劳财竟是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有了开头便顿顿要求和张大搭伙吃饭。张大说这样自己成本太高,王劳财竟说多几个人吃饭打什么紧。
房子很快盖了一半,开始搭爬架了,张大向王劳财提出去买点材料搭爬架,谁知这王劳财竟说这爬架是工人用的工具,自己不负责提供。张大无奈只得自己出钱购买。
这天,宁山发现爬架上有几个铆隼松了,工人爬上爬下不安全,便随手捡了点盖房子的废料削了几个安在爬架上。
这事被杨氏看到了,杨氏找到张大质问,为什么拿自己家材料修爬架。张大解释说那是边角料。但那杨氏可不依不饶,说边角料也是她家的,非要从工钱里面扣。
这下这帮工人不干了,早就受够了王劳财夫妇俩,吵着要停工走人。这杨氏一听,便拿出了合约说道:“我看你们谁敢不干。”
张大安抚了大家情绪,说错在自己,当初不该接这个活,但是如果现在不干就要赔很多违约金给王劳财。大家忍忍干完。
当天夜里,这些工人对王劳财说,要不咱们糊弄糊弄得了,这王劳财两口子不是好东西。
张大不同意。张大说:“我们木匠和泥瓦匠靠的是手艺吃饭,你要是随便糊弄糊弄,不是砸自己招牌么。”这群老实忠厚的工人,也只能作罢。
王劳财家的房子快盖好了
很快房子盖好了,到了结算工钱的日子,王劳财带着家眷把这房子里里外外看了几遍,挑了一大堆毛病,其实完全是无中生有,想变着花样克扣工钱。
工人们一下把王劳财一家围了起来,杨氏一见立马高声叫道:“咋样啊,还想动手打人啊。告诉你们,这里县令可是我堂舅,你们动手试试。告诉你们,就你们这手艺,信不信我给你们宣扬出去,搞臭你们,让你们以后再没活可干。”
张大已经完全明白了这王劳财夫妇俩的嘴脸,再说了没事不跟官斗,便对杨氏说:“没有,没有,您提出有问题的地方,我们都给你改。我看这主梁有点歪,我给你也顺便正一下。”
说着便拉开了这帮工人,按王劳财夫妇的要求逐一进行了整改。并爬上主梁,修正了一下。
最终王劳财跟工人结算的工钱只有约定价的八成。宁山算了帐,不仅没挣到钱,还亏了一大笔。大家都是一肚子火气,但这张大却劝慰大家说,是他们的钱,终究是他们的。
话说这王劳财花了一点点钱便落了一个质量很好的大房子,心里不知道多高兴,选了个良辰吉日便带全家搬了进去。
但是这新房住了没几天,便把王劳财一家搞崩溃了。每到晚上,这房子里就能听到唱戏的声音,和各种说话声。
刚开始声音还比较小,可是时间一长,声音越来越大。
王家人吓得要死,觉得一定是这房子不干净。
这天,一个云游的道士路过此地,连续几天围着这房子看了又看。并啧啧称奇。
这道士在这房子周围转了几圈,也引起了王劳财的注意。这天王劳财拦下道士问:“你个臭道士,天天在这周围转来转去,是不是有什么坏心思。”
那道士连忙解释道:“不不不,我是觉得这房子盖得好呀,采日月之精华通天地之灵气,里面所住之人日后必将飞黄腾达。”
王劳财一听,不屑地说道:“狗屁,这房子不干净。”
道士惊讶地说道:“怎么可能?”,边说边掐指算了起来,算完倒吸一口冷气:“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那王劳财一听忙问道是怎么回事。
道士说:“你这房子是不是晚上总能听到唱戏之声。”
这王劳财一听,厉害呀,这都算出来了,这事他们家可没对外人说过,这道士一定是个厉害人物。便连忙点头说:“是是是。”
道士说:“你这房子呀,盖得太好了,已经直通仙府了。”
王劳财一听乐开了花。
但是道是马上又说:“可惜呀,你这房子背不住这福气哦,时间久了怕反被其累。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家破人亡。”
王劳财刚高兴没几分钟便被狠狠泼了冷水,连忙问道士怎么解决。
道士说:“你这房子,本应花重金修建,方能承受这通天之福,可是你却没花够那么多钱,所以,你要想办法把这没花够的钱补回来。”
王劳财一听,这道士连这事都知道,那一定可以救自己。便连忙问道士:“这应该咋补回来呀。”
道士说:“难呀,做过的事补救起来是很麻烦的。不过我倒可以帮你先撑个三四天,这三四天内,你要找一个十岁以下会木工的男孩。这男孩必须是祖传三代以上木匠手艺。然后你重金下聘,让这小男孩用自己的童子尿和泥,内掺金粉放到房梁之上,才能压住这房子的贵气并能保证这房子仍能采天地灵气。”
这王劳财一听要花重金,便打起了退堂鼓。而且怀疑这道士是在骗自己。
那道士说道:“从今晚开始,贫道开始作法,压制这房子的贵气,避免和仙府相通,你赶紧去找这男孩。”
王劳财问道:“仙家出手相助于我,可有什么回报要求。”
那道士无所谓道:“我本是修身之人,那看得上那黄白之物,况且你我有缘,免费相助,权当交个朋友做个善缘。”
王劳财一听不要钱,便放了心,把这道士请回了家,并向杨氏说明情况。
杨氏一听便对王劳财说:“先看看,看他能不能压制这房子的贵气,他要真能压制,再去找那男孩不迟。”
当晚道士沐浴更衣,在房屋正中坐定,念动咒语,果真当晚房子里再也没响起那唱戏之声。
王劳财一看,还真灵验,便安排人去找那道士要求的男孩。
第二天和第三天晚上道士依旧作法,也是平安无事,没有听到那唱戏之声。
但是那道士要找的小男孩却一直没有找到,杨氏对王劳财说,要不就让这道士每天念经算了,给他一日三餐,咱们也不用重金去找那孩童了。
王劳财一听觉得也是。
第四天晚上道士继续念经,可是这次却没有压制住这房子的贵气,晚上又听到了那唱戏之声。但是声音不大。
第五天道士催促王劳财赶紧去寻找那男孩,说自己已经快压制不住了。
道士告诫王劳财自己快压不住了
王劳财一听忙又派人去找。可是仍没找到。
第六天晚上,道士作法已经完全没用了,那唱戏之声越来越大。道士也越发显得虚弱无力。道士无奈的对王劳财说道:“我这施法压制只是暂时之技,这房子贵气太重,单凭我这人力怎与天地灵气抗衡,必须从根本上结局问题,所以必须马上找到那小男孩,我怕是撑不了两天了。到时候你家就会有血光之灾。”
这下这王劳财真的是怕了,带了人便上街去找。
也该着他运气好,出门没多久就看见一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在大街上支了个摊位帮人修补家具。
王劳财眼睛一亮,跑上前打听了小男孩的身世,这小男孩说家住临县,只有九岁,家中四代木匠。王劳财喜出望外,便拉了小男孩回到家,问道士要找的是不是这小男孩。
道士让小男孩做个木匣子,小男孩一会儿便做好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木匣子,看来是真的会木工。然后道士掐指算了算,对王劳财点头说道:“没错,就是他。”
这王劳财便急忙着拉小男孩赶紧和泥巴。
道士立马阻拦道;“记得重金聘请,否则无用。这次再压制不住,以后就再也没办法补救了”。
这王劳财着实贪财,但也怕死。便很不情愿的给了小男孩十两银子。道士在旁边说:“这贵气太重,怕压制不住,我看不如再多点,万一压制不住就麻烦了。”
王劳财无奈,又给了小男孩十两银子。
然后小男孩按道士说的,撒尿和泥,内掺金粉,小男孩带着泥巴爬到主梁之上,把泥巴了上去。
完事后,小男孩拿了钱高高兴兴走了,道士提出要留下来看看效果。这王劳财求之不得,万一没效果,至少能抓了这道士说事。
于是这道士又在王劳财家住了一个月。说也奇怪,这一下再也没听到有唱戏之声。道士便告别王劳财走了。
道士走了以后,直接去了临县,张大等一帮工人早在等着他回来了。
原来张大那日交房时,看出王劳财夫妇恶人难缠,便谎称主梁有点歪要上去检查,趁机将鲁班门压梁咒塞在了主梁缝里。
鲁班门压梁咒是个神奇的符咒,会的木匠并不多,恰巧张大这种老木匠熟悉。据说可以制造各种幻像或声响,一些心术不正的木匠经常以此做坏事。没想到这次竟帮了大忙。
等回到家乡,张大便找到了这个道士,这道士本是张大的发小。张大讲了事情详细经过,想请道士帮忙拿回属于自己的工钱。这道士毫不推辞的答应了。
张大找道士朋友帮忙
张大算准符咒起作用的时间,让道士到王劳财房子附近引他们上钩。待王劳财上钩,道士便按张大所教说与王劳财听。
张大还把克制符咒的办法交给了道士,所以那道士能压制住那符咒。后来看那王劳财迟迟不愿花重金,便装模作样了两天,符咒又开始唱戏。
至于那小孩,是张大的孙子,从小学习木工,年龄不大,但手艺了得。完美的配合大人完成了这次任务。
王劳财靠流氓无赖敲诈的工钱,最终还是回到了这帮工人手里。
评论:文中这王劳财夫妇机关算尽克扣工钱,最终却惹怒了能人,得不偿失。正可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多行不义必自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