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张子军扎根农村科技扶贫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

来源:堂鼓 时间:2023/5/23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1/5837457.html
03:57

  这里是一片荒滩丘陵,这里十年九旱一年涝,这就是江淮分水岭。历史上,江淮分水岭地区,缺水易旱,土壤贫瘠,气候灾害频繁。然而,在张子军眼里,这里却蕴藏着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无论是气候特点还是地形地貌,这里都十分适宜发展农区草牧业,完全能够建成跟欧洲、新西兰一样的美丽牧场。

  于是,他来了,并且郑重承诺,一定要在江淮分水岭定远这块土地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描写北国草原的古代民歌。5年来,它却成了安徽农业大学绵山羊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专家、定远县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子军追寻的梦想。

  

  历史上,江淮分水岭地区,缺水易旱,土壤贫瘠,气候灾害频繁。但在张子军眼里,这里却蕴藏着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无论是气候特点还是地形地貌,这里都十分适宜发展农区草牧业,完全能够建成跟欧洲、新西兰一样的美丽牧场。”

  5年来,为了实现心中梦想,张子军主动担任安农大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使命和责任,为一方百姓奔小康带去希望。

  郑重承诺:教会村民养羊种草,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年出生于甘肃武威的张子军,是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的农业专家。从事养羊教学和产业服务20余载,张子军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等重点任务,牵头开展“南方农区现代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研究,取得“南方草地移动羊舍及附属设施研发”和“安徽白山羊高繁殖率新品系培育”2项科研成果,获得“肉羊自动化饲喂系统”等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出版《中国肉用型羊》等5部相关专著。

  年,作为引进人才,张子军来到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工作。年,安徽农业大学与定远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合作共建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作为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试验站旨在将安农大的人才优势以及科研成果进行有效转化,服务于定远乃至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

  问题是,谁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一名高校教授,科研是立身之本,况且试验站处于初创时期,大量的协调工作影响科研,甚至吃力不讨好。但张子军有自己的想法:农业科技工作者就要走出实验室,来到一线,才能直面农业生产实际。真正有益于农业的科研成果,并不是光蹲在实验室就能得来的。

  年,在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张子军带着“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如画的梦想,来到江淮分水岭定远县,并签下了5年的合同,当上了“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这个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的农业专家,除了教学,为农牧产业服务20余载,放弃在大学带博士研究生的城市生活,带领妻子,来到定远扎根基层,决心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同事们对他的行为有诸多不解,他却说:“我读博士时就自己养羊搞实践,现在当了教授,总不能在黑板上养羊、电脑上种草吧。”

  初到定远,地方上的基层干部尤其是老百姓,对这个文质彬彬的大学教授,还是不怎么相信的,认为这就是下乡来镀金的干部,热闹一阵子他就会回到城里。对此,张子军坚定地说:“我是来干实事的,我要搭好学校和当地的桥梁,帮助县里农业产业发展,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一诺千金,请大家放心!”这就是他对定远乡亲们的郑重承诺。他也暗下决心不教会村民养羊种草,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坚决不回城市。

  于是,张子军带领他的学生,每天行进在定远的荒坡野岭,山梁洼地。为了给当地产业发展“把好脉”,走遍了定远县的22个乡镇,对当地畜牧业、种植业等做了调研梳理。通过调查研究,张子军心里有了完整的发展规划,并向县领导和当地的村民、干部公布了自己的短期和长远的规划。而地方上的干部和村民也从怀疑、观望到信任、支持,后来成了好朋友。他的好朋友企业家陈守美说:“张教授黝黑的脸庞,和善的语气,没有架子,干事实在,老百姓都信任他。”

  为了能够更安心的当好这个站长,张子军做通同是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的爱人的思想工作,举家搬到定远,并把正在合肥读高中的儿子转到县里的学校。四年时间未曾回家乡甘肃,他早就将这里当成了心中的另一个“家”。“试验站建设之初,以为张教授不过是来挂个名、镀个金,偶尔过来指导指导,谁知道他后来干脆就住在了站里,一直到现在。”时任定远县科技局局长柏传永说。

  然而就在年,张子军第一次组织召开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广会时,当地的农企却“并不买账”,定远县参会的20多家农企代表不是摇头,就是直接打起了退堂鼓。

  “江淮地区还能大规模养羊?”

  “这套标准化生产体系到底行不行?”

  面对质疑,张子军说:“我的办法是,带着企业看,领着企业干!”

  于是,张子军带领农企代表前往亳州涡阳、阜阳颍上等已采用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大型肉羊饲养企业参观调研,看到实效的企业经营者彻底打消了顾虑,纷纷向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申请技术支持。

  定远皇竹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张子军团队提供的技术路线,流转了多亩土地,引进只种羊,每年能够出栏多只,纯利润达到多万元。随着先进生产模式不断推广扩大,定远当地农区草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肉羊产羔率由原来的%增加到%,羔羊成活率从50%增加到95%。

  “养羊就找张子军”成了当地养殖户的口头禅。年5月,张子军团队分别与二龙回族乡中汤村、西卅店镇高潮村等9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协助建立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推广,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的效益日益显现。目前,9个贫困村在张子军团队的结对帮扶下已经全部脱贫摘帽,但张子军团队仍然与它们继续结对共建。

  从推广肉羊养殖技术到研发推广移动式新型羊舍,从开发肉羊自动化饲喂系统到羊粪还田修复土壤生态试验、肉羊冷冻精液优质产品开发……张子军用科技支撑定远肉羊全产业链发展。年,张子军团队为定远县编制草牧业产业规划,并通过“定远县种草养羊技术应用与示范”省科技扶贫项目,免费为贫困户发放种羊,多次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做大羊产业,以羊带富,开展扶贫工作。

  近两年,张子军带领团队先后在安徽、贵州、河南等地建立草牧业示范基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累计种植多年生混播草地等各类型人工草地面积1万亩以上,建造新型移动羊舍50多栋,纯效益增加多万元。

  兑现承诺: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整体致富

  

  长期的脱贫帮扶经验让张子军意识到,单纯教养殖户科学养殖,解决不了农民脱贫、乡村振兴的根本问题,必须从构建产业体系着手,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整体致富。

  为了给当地产业发展“把好脉”,张子军带着团队成员走遍了定远县的22个乡镇,对当地畜牧业、种植业等做了调研梳理,陆续为定远县农业量身定做出包括肉羊养殖、水稻、蔬菜、杂粮、水产养殖等在内的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9个产业联盟,提供技术指导。

  曾经,水稻是定远当地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品种单一,管理跟不上,产值逐年下降。张子军就将安农大水稻专家石英尧、水产养殖专家鲍传和请了过来,通过试验,向农民推广稻虾共作模式。

  “搞农技推广,首先得打造个示范点给农民们看。”张子军盘算着。

  由于不懂技术,返乡农民王玉浪流转土地搞水稻种植,连年亏损。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子军带着团队找到了他。尝到稻虾共养甜头后的王玉浪把稻虾共养面积从亩扩大到1亩。在专家指导下,还发起成立了定远县稻虾绿色种养协会。

  如今,定远全县设立了4个万亩集中连片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多个0亩集中连片稻虾共作基地,大力推广全产业链稻虾共作模式。目前,定远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3.3万吨,稻虾米年产量11万吨,年综合效益突破18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数突破5万人。

  一项又一项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移植到田间地头,直接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效益。如今,定远县已形成草、菌、虾、猪、鹅五大特色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年多来,张子军和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共为当地引进农业新品种个,应用农业新技术92项,示范推广面积10万余亩,服务农业企业多家。

  又一个郑重承诺: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年5月,结束了一个聘期的张子军原本打算卸下试验站的重担返回学校。当地群众的热情挽留,学校的信任支持,让他下定决心,再干3年。

  “我一直憧憬着江淮分水岭地区能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张子军说。

  未来,张子军计划通过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坡”,探索开展羊产业、瓜果、蔬菜等多产业循环经济。“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困境,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张子军信心十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