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国家安全部解密73年前绝密档案,永不消逝

来源:堂鼓 时间:2023/5/23

李康将

前言

就在今年,经过国家安全部批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隐秘的使命》节目,首次邀请到《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与烈士李白,并肩作战的战友、当时的收报员李康将,为大众讲述《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同时,国家安全部还公开了一份73年前的绝密档案——中央情报部电台《逐日工作报告表》。这份档案上,详细记载了李白被捕当晚,中央情报电台与李白“峰台”的最后联络情况。

时隔几十年,再次回忆起这位素未蒙面的战友,李康将说出了让人泪目的一番话。

惊心动魄的一夜

在那份泛黄的档案上,值班人员一栏写着“将安”两个字。其中,“将”就是当时的收报员李康将。而“安”是李白被捕那一晚的实习报务员。

李康将回忆称,那一晚,双方联络上以后,李白立即给她发报。但是,发报过程中,李白突然停了下来。

随后,李白用无线电用语,打出“等一等”的信号。但是,李康将左等右等,很长时间过去后,依旧没有等到李白的信号。她开始意识到,李白那边,可能遇到了麻烦。

因为,虽然李康将从未见过李白,但她一直负责与李白联系,非常了解他的发报指法。以往的工作中,为了能够让李康将一次性准确抄录电码,李白每次发报的速度都非常慢。但是,这一次,李白却突然加快了速度。

很久之后,李康将终于再次收到了李白的信号。但是,这一次,李白匆匆发给了李康将两个字:“再见!”

完全不知道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李康将,只能如实的记录下当天的详细情况。并将“峰台”失联的信息上报。

李康将

随后,中央情报部门指示,让李康将按照约定的联络时间,每天的零点到一点15分,坚持守听李白的电报。但是,从年12月31日,一直到年的1月22日,李康将等了23天,依旧没有李白的任何消息。于是,1月23日,根据指示,李康将停止了守听。

那么,那一晚,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年,为了配合我党的解放工作,战斗在敌人心脏的情报人员,发来的军事情报越来越多。李白将一一份份标记“十万火急”的情报,发往军委三局。

在这种关键时期,敌人对电台的侦测工作,自然也在不断加强。这也意味着,李白所面临的的危险,正在逐日增加。

此前,李白已经两次入狱,他非常清楚,如果再次被捕,敌人一定不会放过他。但是,他依然坚持工作,很快,危险再次降临在他的身上。

李白

一天深夜,李白正忙着发电报,家里突然停电,导致联络中断。但是,仅经过了几分钟,就又来电了,李白继续工作。

没过多久,再次停电,与之前一样,几分钟之后,再次来电。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李白知道,这是敌人利用分区停电的方式,侦测地下电台的具体位置。自己的位置,已经被敌人大致锁定了。

但是,李白并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依旧在向中央,传递篇幅越来越长的情报。包括后方急需的国民党军的部署序列、海军舰艇驻地,以及汤伯恩的江防计划等至关重要的情报。

与此同时,李白将这一情况向组织汇报,并提出建立预备电台的建议,得到组织批准。

另外,感受到危险越来越近的李白,向党组织提议更换住所。组织方面也觉得,现有的住所已经不安全,同意了这一请求,并开始积极选址。

汤伯恩

遗憾的是,这些措施还没来得及实施,李白就被敌人抓捕。

当年11月,李白亲临预备电台地点,协助报务员排除电台故障。但是,由于北平地下电台被敌军破坏,报务员叛变,并受敌方派遣,来到上盖侦测我党地下电台。危险因此加速逼近李白。

值得注意的是,被捕前,李白原本有机会避开危险。但是,为了传递一份重要情报,他选择冒险工作。

年12月29日,李白收到一份关于国民党江防计划的十万火急情报。于是,在个人安危,与党组织的伟大解放事业中,他选择放弃考虑个人安危。

12月30日凌晨,李白走上自家昏暗狭窄的三层阁楼,带上耳机,开始全神贯注的按电建。妻子裘慧英,站在一旁,警惕的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阁楼内景

随着滴滴答答的声音发出,红色电波穿过被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将情报传递到延安。

与此同时,国民党通过美国提供的最新设备与技术,锁定了李白秘密电台的位置。

于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立即派出大批军警,趁着夜色,包围了李白夫妇的住所。同时,他们还封锁了附近的所有出口,挨家挨户的强行搜查。那时,正好是半夜两点多。

期间,李白再次经历了停电。意识到情况危急后,裘慧英催促李白赶紧收起机器。但是,李白微微一怔后,便又继续埋头工作。直到最后几组电文发完,他才将电文撕碎,扔进厕所。

同时,李白又将天线、机器拆解,放到肥皂箱内,并藏于壁橱之中。此时,李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是,孩子还小,他不想让儿子跟着他丧命。

李白一家

于是,李白让妻子,将儿子李恒胜送到楼下我党情报工作者潘子康的家里,以防不测。他们夫妻二人,则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迅速躺在床上,装作睡觉的样子。

刚刚做好这些工作,敌人就进入了他们家。一位老奸巨猾的家伙,将手伸进他们的被窝,发现没有一点热气。随后,他又用手去摸桌上的收音机,并开始大喊大叫:“热的!你深更半夜不睡觉,做什么的?”

李白淡定回应:“我睡眠不好,睡不着觉就听听广播……”

但是,敌人依旧不罢休。他们继续搜查,在李白家里翻箱倒柜,最终在壁橱中,找到了藏在肥皂箱的电器零件。

敌人疯狂地大声逼问:“说!你到底是做什么的?”

李白依旧从容不迫的回答道:“我以前是电气修理工,现在失业了,就帮别人修修收音机,维持生活。”

但是,很快,敌人就在一堆零件中,发现了电键。于是,他们立即对李白拳打脚踢,血水从李白的鼻孔中,迅速涌出。好不容易找到了证据,敌人怎愿放过邀功请赏的机会。就这样,李白被连夜带走。

李白走后,依旧有十几名敌人,包围裘慧英,对她进行恐吓,追根究底,企图从她口中,得到一些线索。但是,裘慧英始终闭口不言。

第二天一早,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李恒胜,着急的跑回自己家,想看看父亲。但是,年幼的李恒胜刚跑上楼,就被特务抓住打了一巴掌。

特务凶神恶煞的看着他,向他吼道:“是谁把你送回来的?”他们想要通过威胁,套出更多信息。

一旁的裘慧英见状,怕儿子暴露楼下的同志,赶紧扑过来抱着儿子质问特务:“你为什么要打小孩?”

但是,凶残的特务是不会讲道理的。他继续殴打李恒胜,只有3岁的李恒胜,被对方打得从楼梯上滚了下来。这一幕,直到70多年后的今天,李恒胜依旧记忆犹新。

关进监狱后,敌人对李白进行了长达30多个小时的严刑逼供。他们对李白使用了多达36种的酷刑,包括老虎凳、辣椒水等,还有些刑罚,光是听着,就让人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折磨李白,李白始终不愿透露一丝情报。

眼看酷刑无法摧毁李白的意志,残忍的敌人,就将李白的妻儿,抓到监狱诱供。

看着浑身上下已经没有一处完好的丈夫,裘慧英万分心痛。但她什么也做不了,唯一能做的是,就是配合丈夫,静静的看着他,坚守组织的秘密。

年幼的孩子,看着分别没多久的父亲,此时却变得血迹斑斑,被吓得“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不知道,父亲为何突然变成这样。

而李白看着妻儿,却异常平静,他那肿胀的双眼中,发出了一种无比坚定的光芒。

眼看“硬的”不行,敌人就换了花样。他们派出出卖“北平五烈士”的叛徒李政宣,前来劝降李白。李政宣对李白说:“只要你肯与我们合作,以后当官至少是少将、中将。”

看李白没反应,李政宣继续说道:“如果你不想当官也可以,我们会给你很多钱。”

李白鄙夷的看着李政宣说道:“我从来不要不明不白的钱、带血的钱,我一生从不做害人的事……”

年4月22日,狱中的李白,给妻子写了一封信,托人带了出来。他说:

“听说这里,每逢周一、周五上午将九点至十点,下午三点至四点,可以送东西进来……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你尽可放心。家里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好好抚养小孩……”

收到丈夫的信后,裘慧英赶紧带着儿子前去探望。监狱里,李白被两个难友搀扶着走出来,脸色苍白。他平静的对裘慧英说道:“天快亮了!事到如今,对于我个人的安危,倒也不必太重视……”

听到丈夫这样的话,裘慧英心痛极了。相识十余年,两人并肩作战,从战友到夫妻,眼看革命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丈夫却要永远的离开他们母子。

与战友假戏真做结为伉俪

裘慧英与李白的婚姻,颇具戏剧性。

年左右,12岁的裘慧英,来到日商裕春绸厂当包身工。后来,受到地下党的启发后,她开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而她也因此,被工厂开除。

年,裘慧英加入罢工斗争,担任工厂工人的代表,抗日热情高涨。七七事变后,她又加入地下组织的沪南青年救亡团,进行募捐、救护等工作。

年,裘慧英被调到中共中央驻上海的地下电台工作。此时,由于工作环境愈加恶劣,李白已经二十八岁,依旧单身,容易引起敌人怀疑。所以,组织便让裘慧英,掩护李白工作,假扮成夫妻。

为了提高事情的真实性,工作人员还在他们“结婚”那一天,非常高调的前来祝贺,周围的邻居看到那样热闹的场景,也就真的相信,那是一对甜蜜的新婚夫妻。但其实,他们是一个睡在床上,一个睡在地下的假夫妻。

但是,从一名女工,变成整天穿着旗袍的李太太,还要学习打麻将。再加上自己之前从未谈过恋爱,现在突然和一名陌生的男人同居一个屋檐下,裘慧英感觉非常不适应。

再加上收发电报工作非常枯燥,裘慧英打起了退堂鼓。这时,李白就开导她:“电报工作虽然看似枯燥,我们所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与整个革命相关。”

当时,李白的工作级别非常高。他的电报,都是发给几位重要中央领导人的。

在李白的劝说下,意识到电报工作重要性的裘慧英,再也没有提出过离开的想法。配合李白工作的同时,裘慧英还主动关心李白的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同甘共苦,两人逐渐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于是,他们向组织申请结婚。就这样,他们从假夫妻,变成了恩爱的真夫妻。

婚后,两人继续默契配合。李白的先后两次入狱,都没有打消,裘慧英继续与丈夫走下去的念头。

遗憾的是,天快亮了,但李白却没有机会看到“天亮”那一刻。

裘慧英与李白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地下党安排她,在李白牢房对面的一个平台上,隔窗相见。

当时,已经感觉到自己可能无法脱身的李白,告诉裘慧英:“你以后,不要再来了……”

李白

听到这句话,裘慧英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要判决了?”李白这样说道:“天快亮了,我们所希望的就要实现了。我如果能够回来最好。如果回不来,你照顾好孩子……”

对话最后,李白突然大声说道:“等爸爸过几天回来,就抱你!”

这是李白对儿子最后说的话。此前,裘慧英带着儿子看望他的时候,年幼的李恒胜,不知道父亲究竟遭受了多大的苦难,只是觉得很久没见父亲了,很是想念他,便撒娇想让父亲抱抱他。但是,被敌人百般折磨的李白,根本没力气抱孩子。

虽然知道儿子这个愿望可能无法实现了,但李白还是向儿子许下诺言。这一幕,让裘慧英心酸不已。

年5月7日,解放军成功渡江,并接近上海。此时,蒋介石赶来上海亲自坐镇。由于李白在被关押的五个多月中,始终拒绝吐露关于中央的半个字,蒋介石亲自批示:“坚不吐实,处以极刑!”

毛森

于是,当天晚上,李白被特务头子毛森,押到浦东戚家庙秘密杀害。

此时,李白才39岁!距离上海解放,也只有20天!

血债血偿

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5月29日,各界人士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为受难同志举行出狱仪式。得到这个消息后,裘慧英赶紧抱着孩子前往。人群中,裘慧英四处张望,一遍遍的喊着“静安、静安……”但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即便如此,裘慧英依旧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久久不愿离去。一直到人群全部散去,裘慧英依旧没有见到李白的影子。她这才意识到,李白已经不在了。

5月30日,中共中央情报部代部长李克农,向刚刚上任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上,他请求陈毅,帮忙寻找一位名叫“李静安”(李白化名)同志的下落。

此时,不知道李白已经被害的李克农,还向中央推荐,让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收到这封电报后,陈毅立即展开调查。他以军管会的名义,向上海市公安局发出号电文:

“兹于年冬,延安党中央,向上海地下党派去李静安同志工作,现去向不明,特劳查找!”

很快,上海公安局,指定专人调查这起案件。

6月20日,工作人员在戚家庙找到了包括李白在内的12位烈士遗体。

由于遗体已经有了变化,给确认身份带来一定难度。但是,裘慧英还是通过一块补丁,以及断腿特征,认出了李白。

这一消息汇报给陈毅后,陈毅立即回电李克农告知,在电报末尾,陈毅气愤的写道:

“血债需要血来偿!残害李白等烈士的反革命分子,我们一定要向他们讨还这笔血债!”

李克农

得知李白已经牺牲的李克农,非常难过,亲自来到虹桥公墓祭奠李白。

同年8月,中央为李白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此后,李克农一直没有忘记过李白,时常怀念他。年,李克农向中央提议,将李白的事迹,搬上大荧幕,大众因此看到了经典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了解到了这位炮火后的英雄。

年,身患重病的李克农,强撑着病体,再次来到上海,看望了李白的遗属。离开前,李克农又前往李白的墓前,深深的鞠了三个躬。

另外,周总理也十分关心李白遗属的生活。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总理再见到曾与李白一起工作过的罗长青后问道:“李白烈士还有亲属吗?他们过得怎么样?”

年8月虹桥公墓,李白,张困斋,秦鸿钧烈士安葬仪式

这次过问不久,周总理就将裘慧英母子,邀请到北京,亲自宴请他们吃饭,对他们嘘寒问暖。同时,周总理再三询问裘慧英,有没有什么要求。

但是,因为不想给组织添麻烦,生活困苦的裘慧英,并未提出什么要求。对于周总理的关心,裘慧英事后激动的搂着儿子说道:“总理如此关系我们,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要争气!以后想你父亲一样,为国家做大事……”

也正是因为《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曾经的工作伙伴、收报人李康将,多年后了解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后,说出了让人泪目的一番话:

“我觉得很难过,很痛心!李白的牺牲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有机会见到他,我其实是想跟他握手、拥抱,以表达我对他的怀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