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天天非遗丨陇南影子腔为新剧种

来源:堂鼓 时间:2023/6/9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陇南影子腔,原名“灯调”,当地民间俗称“灯影子”,简称“影子腔”,主要流传于西和、礼县一带,是一种新剧种。主要表演形式以男、女合演为主体,男的总称花脸,有长衫花脸与生衫花脸两种行当。女的总称旦,有老旦、小旦、花旦、悲旦等行当。年,陇南影子腔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陇南影子腔自搬上舞台后,立足于当地民间,体现出当地的一个“土”字,着重突出“唱”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表演。剧本内容有大本戏、小本戏、神戏和时代戏之分。大本戏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素材;小本戏多以当地的风土人情为素材,主要有《胭脂》等;神戏是在庙会、还愿、作寿等民间活动中演唱的专用戏;时代戏是结合时代背景,顺应时代需求创作改编的新剧本,主要有《一场斗争》《传承》等。

陇南影子腔属梆子声腔,音乐结构介于板式体和连缀体之间,脱胎于当地民歌,说唱咬字多为地方音、方言,乡土味十分浓郁。尤以冒腔著称,台上台下皆合声唱出,造成强烈的音乐气氛。唱腔分为“上音”“下音”两大类,由基本唱腔、冒腔、小调三部分组成。伴奏器乐文乐有二胡、板胡、杨琴、琵琶、大提琴、木琴、竹笛、海笛、黑管、三弦等;武乐有暴鼓、干鼓、堂鼓、勾锣、手锣、大小铙钹、吊钗、银锣、马锣、七星锣、小京钹、蚂蚱子等。

全国大多数剧种(除昆曲)唱词多是对偶句,唯独影子腔是单句。在演出时,根据剧情需要,设有冒腔,又叫“满台吼”“帮唱”或“伴唱”。历史上的陇南影子腔曾在西和县与礼县有专门的戏班。特别是西和县包集村王老五戏班,饮誉陇南数县。近年来在西和县稍峪乡白杨树村影子腔老艺人杨双才家发现自明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影子腔手抄剧本37部,引起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