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二战德国闪击苏联,为何说古德里安增援南线

来源:堂鼓 时间:2023/10/7

导读:年8月2日,希特勒在命令古德里安指挥第2装甲集群南下增援基辅战场时,与古德里安和博克等发生了意见分歧,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们异口同声地认为进攻莫斯科的时机正好,而战后一些历史学家们也说希特勒这个时候按下进攻莫斯科的暂停键,是德军输掉东线作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翻开二战作战史,详细了解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和发布,就会理解希特勒为什么会下达这样一个作战命令,还指责古德里安不懂战争经济。

一方面,采取中央集团军群增援两翼的打法,是21号作战指令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史料上看,希特勒动心思准备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是年5月到6月的事,而真正下决心进攻苏联的时间是年的7月21日,当时他把国防军总司令布劳希契和参谋总长哈尔德叫到作战室,专门就闪击苏联的作战部署听取他俩的意见,关于这段历史,哈尔德在他的日记中也有详细记载。

不过,这个被称为奥托方案也被叫做巴巴罗萨行动的作战计划,并不是那么容易制定出来,期间经过两套参谋人员谋划,几经修改才在年12月18日以第21号作战指令的形式,由希特勒签字下发。按哈尔德在日记所述,在希特勒签字之前,国防军于12月5日已先期发出了作战预令,年1月1日,布劳希契才将第21号作战指令详细规则和全套命令下发到三个集团军群和德国三军,但这个命令并不是有些人希望看到的那样,希特勒并没有将整个苏联作为占领目标,巴巴罗萨行动也只是以战争初期的作战目标为核心,作战要求也非常简单,就是阻止苏军在新旧斯大林防线上建立筑垒地区,或沿西德维纳河至第聂伯河一线建立稳固防线。

而第21号作战指令还有一个对后续作战具有深远影响的要求,那就是希特勒认为苏军和斯大林非常看重列宁格勒是十月革命摇篮的圣地,苏军肯定要在列宁格勒和克里米亚布设重兵,他要求中央集团军群一旦突破斯摩棱斯克,就要立即分兵北上和南下,一是为了增援北方集团军群占领列宁格勒,从而打击苏军士气,一是为了占领黑海口,为德军建立苏德战场与罗马尼亚以及中东防线作前期准备。

为了落实第21号作战指令,年2月5日,参谋总长哈尔德又专门对计划作了详细说明,特别强调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地区对苏联和德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求三个集团军群都要以此为重。

另一方面,巴巴罗萨计划对罗芬军队抱有太大希望,让他们参战另有所图。

与德军在西线作战情况不同,年6月22日苏德战争打响时,德军三个集团军群,唯有中央集团军群清一色是德国军队,而最小的北方集团军群准备依靠芬兰军队南下共同占领列宁格勒,南线作战集团也是先让罗马尼亚两个集团军提前发动进攻,然后才是德军赶鸭子上架。

应该说,希特勒把补充兵力依赖于芬兰和罗马尼亚等仆从国军队,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就当时战场形势来看,苏芬之间一直不睦,年冬季战争,苏军虽然小胜但装甲优势完全被芬军的游击战击溃,真有些得不偿失。而苏联跟罗马尼亚的分歧又因边境争端不断,发生边界摩擦是家常便饭,所以,罗马尼亚提出由他们打头阵进攻乌克兰,既有明哲保身的企图,更有靠自己的能力从苏联手中夺回领土的想法。

当然,德军把罗马尼亚和芬兰军队当炮灰,也有这两支军队比德军更熟悉苏联的地理环境和苏军情况这个原因。毕竟德军劳师远袭,无论是沿公路还是沿铁路进攻,他们都没有苏联的邻国更有经验。而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就要南下和北上增援基辅和列宁格勒两个战场,也是对苏联的地理环境和战场格局作了详细研究。

况且,依靠芬兰和罗马尼亚军队打头阵,也是符合德军闪击苏联的基本要求,同时派装甲部队南下北上,更容易从战术上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当古德里安指挥第2装甲集群占领斯摩棱斯克以后,他极力要求向莫斯科进军,结果不仅遭到希特勒训斥他不懂战争经济外,还要求他迅速南下增援第1装甲集群,他哪里知道,希特勒把南线作为重点,恰恰说明他非常害怕苏军打败罗军后占领普洛耶什蒂油田,那样的话,就是德军有再多的坦克也是白搭,缺乏石油资源一直是德军的最重要一块短板。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德军闪击苏联时,原计划三个月占领莫斯科的方案并非空穴来风,而古德里安之所以在莫斯科战役打响以后中途要打退堂鼓,也是因为德军统帅部和第21号作战指令本来就没有准备多余的能源和给养,这也不难解释德军为什么在莫斯科战役打到一半时,希特勒宣布撤出战场的重要原因。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