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戏曲太湖曲子戏濒临失传的民间古老戏曲

来源:堂鼓 时间:2024/12/1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60591/

太湖曲子戏是流传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一个古老的剧种,因当地习惯称为唱曲子,在上世纪80年代定名为太湖曲子戏。

太湖曲子戏业余演出队组建于百里镇松泉村田家冲,演员都是农民,农闲时或节假日排练节目,如《关公降曹》《送子观音》等,古老艺术,注入现代艺术元素,增添了娱乐性、观赏性。

太湖曲子戏源于明代移民带来的弋阳腔,具有“喧阗”特征。在喜庆事项(如迁新居、生男、寿典、升官、升学等)中唱曲子,年节习俗(如平安社醮、闹元宵的灯会)中,也有唱曲子的活动。唱曲子还存在于年高人的丧事活动中。

太湖曲子戏分为围鼓座唱和走唱两种形式,座唱时一般有5至8人。各人手执乐器,由鼓板师领头,用方言演唱,一唱众和。主要乐器有小锣、大锣、铙、钹、牙板、鼓(扁鼓、堂鼓)、马锣等。开始演唱前要打闹台,可由唢呐领起。演唱者一般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男性。解放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相应角色也有由女性担任。座唱时不事妆粉。走唱时,按角色着妆,持相应道具,由乐队伴奏,人数较多。演唱内容多为喜曲。部分含有五大南戏和目连戏相关内容。

现存曲子戏班以松散结合方式为主,有事即集,唱过即散。大致上有农民曲子戏班和道士班曲子戏班两类。农民班主要以自娱和年节娱乐活动为主,无固定收入,传承较为灵活。道士班则以丧事活动和平安社醮等法事活动为主,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因而以家族传承方式为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杨晓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