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江西九江非遗展示传统音乐永修建昌锣鼓

来源:堂鼓 时间:2025/1/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nb.ifeng.com/a/20190527/7447319_0.shtml

永修建昌锣鼓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昌锣鼓起源于清朝。系永修民间用于正月祭神祭祖、打龙灯、出谱、打醮等。建昌锣鼓由天官头、长槌、撮子头变奏系列、双五槌、单五槌、双凤点、单凤点、一槌、二槌、串槌、水点鱼、报槌、欧槌、跑马头、半边瞧等近二十支曲牌组成。由天官头、撮子头勾挂按场景择其部分适度连接。

现编制为九人打:司鼓(一人操板鼓、堂鼓各一面)、川钗(2)、饶钗(1)、马锣(2)、小锣(1)、大锣(2)。鼓为核心,大锣和川钗为骨架,饶钗和马锣与川钗对应,小锣明亮活泼,起调和作用。

音乐特色与风格

锣鼓乐表现的优劣,司鼓是关键,建昌锣鼓尤为如此。演奏时,堂鼓、板鼓轮换使用,堂鼓依锣鼓经加花带动,邻近转曲牌时,必须入板鼓发令。发头分有声发头无声发头,有声发头为单槌或双槌抬起在弱拍上重击,以示曲牌转换;无声发头变化多端,形似舞蹈。如欧槌:(1)用鼓槌在鼓面画圈;(2)右手抬起画圈:(3)双手持槌抬起平行向后翻等;双五槌:双手在鼓面上画八字;单五槌:左右手在两面鼓上撇捺成八字;双凤点:双槌在板鼓上平行画直线等等。还有演示性手势,音响随手势而出,有时像行云流水,时而对答如歌,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

建昌锣鼓的演奏技巧也颇丰富。有、重击、轻击、跳击、轮击、搓击、闷击、花击及捂音等。

作者/来源:赣鄱非遗创新教育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