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段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中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中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中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在一次演讲时说过: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然开启,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学好语文:
1、背字典。不是在开玩笑,效果超乎想像!发明这个方法的是已故名家钱钟书老先生。
2、每天坚持写一段字的豆腐块,没必要要求字字珠玑,主要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你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3、多看不同类型的题,下载名校密卷,各地复习诊断试卷等,熟悉知识点与考试技巧。
4、多看一些伟人传记。不仅能起到励志的效果,对于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给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5、即使暂时不能完全看懂也要每天读一篇或者几段文言文。读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语感,经常接触对于语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6、读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来就用汉语去理解文章。学着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
7、没事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成语接龙等的游戏。
8、每天早上起来,哪怕是走走路,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你的思想生活更加丰富。
9、偶尔做首诗,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词汇到底够不够,哪方面的词汇量不够。
10、尽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非主流词汇。
11、多看点试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试卷。有时候吃透一篇好的试卷精析比闷着头做十套卷子管用。
12、对于语文考卷上的前三项题目,在平时训练中,遇到自己做错的拿本子记下来,没事的时候翻翻,无须特别记忆也一样能记得住。
13、做词汇选择题目的时候,对于近似的词汇,多念几遍,培养语感。别以为语感可有可无,早早晚晚他会让你大吃一惊。
14、阅读文章完成题目类试题,在读文章的时候切不可一字一句死抠,也不能一目十行。只要按照正常的速度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第一感觉。
15、针对作文进行专项训练:一周一篇作文,切记构思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时不时练习一下为某段话拟个题目。
16、不要试图押题、猜题。只需要按照正常复习步骤循序渐进即可。
17、针对各种文体的文章做专项练习。
18、写作的时候要收放得体,别搞得憋半天好容易憋出个思路,一下笔就收不住,记住一句经典成语:过犹不及!
19、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
20、每天看看电视新闻,读读报纸!至少30分钟。
21、在兜里准备一个手掌大的小本和笔,碰到好的语句和词汇,记下来。可不是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准备记。
22、每天看十五分钟广告。经典的广告往往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23、培养反向思路,换个角度能让你的文章先声夺人。当然,要在言之成理的范围内。
24、培养在作文中驾驭情感的能力。
25、多看看《荷塘月色》之类的文章,多体会修辞的运用。
26、看看小小说,试着写两篇。小小说惜墨如金的精简能让你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27、多记两首诗,尽量从诗人的角度理解诗歌。
28、早上大声朗读课文,不仅是用声音,还要用心读。
29、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想一想有什么例证。
30、每周练习一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段话。
31、平时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卷面整洁,字体工整。你没必要字写得比司马南还好,但至少应该让人认为你是在很认真地答卷。
32、提高写作能力。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声音,再通过不断练习转化成属于自己的文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