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前景 >> 正文 >> 正文

今年前四月92家IPO企业临阵脱逃,

来源:堂鼓 时间:2023/8/7

记者

陈靖

注册制全面推进一周年之际,A股IPO迎来“撤单潮”。

Wind数据显示,年1-4月,共有92家企业终止IPO(撤回且不含审核不通过的企业),其中创业板54家,科创板27家,主板11家。

值得注意的是,仅4月份,全市场就有16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处于市场高位。年全年合计仅有70多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年1-4月撤单案例已达年整年的1.31倍。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企业撤单的主要原因多为现场督导发现问题、审核时间过长以及财报数据“打架”等。

投行人士王骥跃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主动撤回申请,往往都是被迫的。有的是因为经营环境或形势变化而导致不符合发行条件,有的是因为被举报、监管现场检查或督导时发现重大问题,有的是因为一些问题不能做出合理解释。”

为何大打“退堂鼓”?

在年强监管态势下,申报企业减少叠加撤回企业数量激增,IPO排队数量不断下降。

截至年4月底,各板块待审核企业数量合计家。年1-4月,A股IPO合计新增申报企业仅为55家,较年同期(97家申报)下降43.30%,较年同期(家申报)下降58.33%。

根据沪深两市交易所及证监会数据,年1-4月共有92家企业终止(撤回且不含审核不通过的企业)IPO,其中创业板54家,科创板27家,主板11家。

在IPO撤回企业的保荐机构方面,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占据前两名,分别撤销11家、7家;海通证券、华泰联合、中信建投撤销5家,并列第三位。

招商证券、安信证券、东吴证券、国信证券分别撤销4家,光大证券、国金证券、国泰君安、中天国富分别撤销3家。

企业撤单频出现,抽查关头为何打起“退堂鼓”?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企业因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相关问题尚不能有效解决而撤单,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盈利问题,经营状况异常,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持续盈利能力存疑;二是报表项目异常变动,不能合理说明原因;三是诚信、诉讼等问题,包括虚调利润、诉讼缠身等;四是仓促申报,很多尽调工作做得不够充分,一旦被现场检查,很容易被监管发现问题而导致处罚;五是财务状况、会计核算规范性存疑;六是合规性问题未解决,影响发行条件;七是会计政策调整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成长性是否充足也是问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