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前景 >> 正文 >> 正文

37年坚守乡村,周老师们节日快乐

来源:堂鼓 时间:2022/6/22
北京医院治皮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1252.html

今天是9月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首先祝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求学路上,我们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带领我们认识广阔的世界,他们用爱的教育温暖心灵,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灯塔。

周爱兰:扎根山区小学37载,用爱浇灌稚嫩幼苗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老师,

37年来,她扎根山区默默耕耘,

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

用爱陪伴学生成长。

今年教师节到来之际,

东源乡镜山小学的周爱兰

老师又见到了她昔日的学生,

学生易玉婷带着鲜花和水果来看望她。

易玉婷

周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我都一直记在心里,那是她最真诚的语言,她对我们的鼓励,对我们的微笑,我也一直都记得。我想说,她真的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也付出了很多。

年,东源乡的边远山村缺少教师,当时只有17岁的周爱兰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进入马鞍小学工作。年,学校由马鞍岭迁到太源台,那时教学点条件简陋,位置偏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教室是用稻草和木料搭起来的,课桌椅也是拼凑的,这样的条件直到年才得到改善。因为条件艰苦,这里的老师换了又一批,但周爱兰从没打退堂鼓,一直坚守在这所山区学校。在山区,有些村民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周爱兰挨家挨户动员,让孩子尤其是女孩都有机会读书。近几年,这里的学生渐渐减少,今年九月,周老师和她的学生一起搬到了环境和设施更好的镜山小学。

周爱兰我们的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美好的未来。

岁月的年轮把周爱兰

从姐姐变成妈妈,

又从妈妈变成了奶奶。

因为工作,周爱兰必须长期住在山里,无暇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为此周爱兰也很愧疚。明年她就要退休了,她说到时候一定要去城里住一住,陪一陪自己的孙子孙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以来,周爱兰先后被评为东源乡“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和“上栗县师德标兵”。年,她荣获省教育厅“从教30年”荣誉称号。

东源乡中心学校校长周建强

周爱兰老师扎根边远山区教学点37年,她用全部深情和爱心浇灌稚嫩的幼苗,孩子们成长了,成才了。是她用行动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

周爱兰教过一千多个孩子,

整整两代人。

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向乡村教师周爱兰致敬。

葫芦丝进课堂,点亮山区孩子梦想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在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当城里的孩子们走进各种培训机构学习才艺的时候,山里的孩子也许只能在屏幕上看着别人表演。为了让孩子们也能接受艺术教育,芦溪县长丰学校把葫芦丝演奏搬入了课堂,老师们甚至还把葫芦的种植和葫芦丝的制作方法也一并教给学生,点亮山区孩子的艺术梦想。

▲这是长丰学校的特色课堂,老师和学生围在一起,一边打着节拍,一边欣赏着葫芦丝演奏,大家徜徉在欢乐的音乐世界里。

长丰学校学生: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舞台上展示,展示自己不同的方面,不会有拘束,都能站上舞台去展现自己。

长丰学校地处山区,受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孩子们平时很少走出去。年,擅长葫芦丝演奏的郑石萍回到故乡长丰,让老师们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让孩子们也来学习葫芦丝演奏。没想到的是,孩子们一接触葫芦丝,就真喜欢上了。

长丰学校党支部书记王鹏:学生都特别喜欢葫芦丝这一乐器,他们很感兴趣,很渴望学习葫芦丝。

看到学生兴致高,老师们的热情也高了。为了更好地教学生演奏,他们还向郑石萍取经。慢慢的,学习葫芦丝演奏的孩子由原来的兴趣爱好班扩散到了全校。学生们在葫芦丝演奏上的出色表现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