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与花山壁画一样神秘的书红

来源:堂鼓 时间:2025/1/23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23/6122185.html

7月21日,终于实现愿望回了趟乡下,自从听说村子外的岜屋(古壮语山名)有一处崖壁画之后。

之前,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州、宁明、崇左、扶绥、大新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有崖壁画,其中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最有名。而我的老家联豪村,只能算是左江流域的壮族村落,而且不能算是壁画,村里人壮语对它的称呼是“书红”,意思是红色的书画,名词在前,这倒是壮话的表达方式特点之一。

按我从小听到的零星半语,这一岩壁的“书红”是这是这条村子唯一无从考证的神秘。在这么多年后,又突然激起了我的兴趣,虽然听说过,但却从来没见过。自从在川西走过好些传统村落后,我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我家乡联豪村,投向那一面崖壁。

这次回去,明显感觉不一样,以前的我,对眼前的风景已经司空见惯,而现在,开始尝试着思考,家乡在我内心中到底是什么。

那一片片的甘蔗林,那一片片的香蕉地背后是多少农人的希望,那一座座石头山,为什么会一直耸立在那里,以前这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看山已经不是山,我也变成了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宝宝,家乡的一切,让我充满了好奇。

所有的好奇才促成了今天的回乡,一个人飞奔上路回去。本来不想麻烦二叔,想自己一个人去的,听说那地方在路边就能看到,但过了一回二叔回来了,说看不到,那地方在别人葬坟山的旁边。我一听有坟墓,马上止住了自己去的想法,请求二叔带我去。

驱车出了村头的大榕树,不到米的地方,二叔把电单车停在一片甘蔗地和桉树林旁边,原来这里就是进去的小道,没经验的人还真不知道呢,穿桉树和甘蔗林中间的隔离地带,穿过桉树林,然后就到了别人家的墓地。“书红”就在墓地上方的崖壁上,正对着墓地,可惜刚好被树丛挡住了,我左看右看,实在是只能依稀看到红字的边角。

杂草丛生,已经找不到上去的路,这里又是墓地,我打退堂鼓了,想要放弃,可是二叔说难得来一趟,下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他回去拿把刀来开路。我想了想,同意了。我们先是在墓地边等了一会儿,后来蚊子实在是太多,老来叮我露出来的小腿,只好和二婶退出来,回到公路边上去等。

二叔再次从村里出来,带刀来重新开路,幸好离得不远,很快就从草丛中砍出一条山路来,我们很快就到了悬崖下,终于清晰地看到了上面的书画。我略微有些失望,跟我期望中的不一样,不是像花山壁画那种画,而是已经有了汉字字体,说不清楚算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除了大大的“黄帝”两个字清晰可辨,其它几个字零星可见,又糊涂不清,没有对字体进行过严格的追查,不敢妄下断言。

关于它的来源,有一个传说。据说是一个山神在考虑要不要在这个村子设街圩,于是它决定,如果能一脚从“岜那毫”跨过“岜屋”,就在这里设圩,如果不行,就不设。结果,山神踩歪了,石头滚落下来,跨不过去,失败了,于是拿起笔在这上面写下这件事情的过程,就有了以上的这些字。

除了“黄帝”二字,还有“成化,记,宗”这几个字是可识别的,或者说,能不能推理出是成化年间记录的呢,过了这么多年,与花山壁画一样,这些朱红字的字体经历了不知道多么久远的年代,依然是这个颜色。

到底是何人,何时写的,什么内容……一片空白,对于这个村子里来的人说至今还是神秘得一片空白,我也极其想知道,再后来我离开这个地方,回到村子里的时候,随便问了几个村里的乡民,已经无从说起。

这个字画和左江流域的崖壁画是否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或者是更晚期的时候?花山壁画目前还是个谜,都不能指望我自己能找出“书红”的答案来,但是,它却是这个村唯一的历史见证。当一个村子里没有别的文化记忆,土屋、夯土房子、泥砖也终将消失的时候,找不到任何历史的痕迹,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唯有“书红”还见证了这个村子的一切,所以,它似乎成为了这个村子“唯一”的历史。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紧紧抓住这条“救命稻草”,让它为这条村子留下点什么。

没有根基的乡愁有点迷茫,“书红”会是我们的根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