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的沙特石油设施受到无人机袭击,一直被认为本年度最大的“黑天鹅”的事件。石油、化工类产品借势上涨,并且涨势势不可挡,原油价格更是被认为有突破百元每桶的可能。但实际上从9月17日开始,以原油为代表的各类产品价格迅速下跌,怎么涨起来的就怎么跌回去了。砍高粱、掐谷子、掰玉米、刨芋头、割豆子、下苹果、晒柿子、揪石榴、摘花生、耩麦子,一个个音符,无不让秋风演奏得动听、感人。
纺织类化纤面料与石油渊源颇深,从织造用的原料到印染用的染料,再到后整理需要的各类助剂大都是从是石油中提炼。所以原油价格对纺织类产品价格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此次原油价格在世界的舞台上大秀舞姿,只有纺织上游原料价格跟着“伴舞”,而下游各类产品只是在旁边“羞答答”地看着。以往的纺织下游会找各种理由涨价,即使没有理由也要编一个让价格持续上涨,可这次面对这么合理的理由,却都沉默了。
原料价格涨不动此次沙特石油事件中,纺织整条产业链中反应最迅速,最积极的也就是上游原料端。当然也是可以了解的,毕竟化纤原料全都是来源于石油,石油价格变化就是成本在变化,成本既然涨了,生产的产品价格自然要跟涨。但这次的“涨声”大都停留在各类期货图表中,尤其是PX、PTA、乙二醇等等,现实市场中织造商采购的涤丝等化纤原料价格上涨十分有限。
原料端目前的状态就是“想涨而涨不动”,从一开始原料厂大张旗鼓宣传原料热销,甚至封盘惜售就是为涨价埋下伏笔,可具体产销只维持了一天的%就迅速跌至%以下,甚至在3-4成附近徘徊。涨价也只能是泡影,先把产销维持住比什么都强。
原料价格上涨无门,首先是织造端的高库存导致,坯布销售不理想,资金被占用,生产信心受挫。另一方面,前期原料价格低位,不少织造商已经采购很多备货,再次采购动力不强。
坯布价格不敢涨今年的坯布价格一反常态,结束了多年只涨不跌的行情,转头大幅向下。以常规品种坯布为例,去年50*75有光无捻色丁价格最高时候是2.7/米左右,而现在一般都在2.2/米左右,75D28T雪纺也从正常3.8/米左右,跌至了现在的3.4/米左右。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供应端,上游化纤原料价格大跌;另一方面是需求端,下游服装订单大面积减少。从服装企业亏损数量变化就可以看出下游市场目前已经举步维艰,近两年来服装企业亏损数量高速增加。亏损让服装企业缺乏向上游纺织公司采购面料的资金,缺乏面料订单的纺织公司也紧随其后加入亏损行列。
一直以来坯布商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价格被拿出来比较,以往有人询价的时候,如果不是老客户,报价会比较谨慎,甚至不报。但现在绝大多数供应商都没有这种“傲娇”的态度了,明知道价格被问去更多是要和别家比较,还是会抱着希望积极报价。
涨价在坯布端是一个再难说出口的词,即使现在的坯布价格已经贴着成本线,但只要客户有订单付款方式好,价格都还可以谈。
印染价格不愿涨一向是供小于求的印染厂,在今年是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什么叫求着别人来做活。终端服装订单缺乏,通过一层层传导,最终都反应在为数不多的印染企业上。以往上百台印染设备,四五百员工,五六十万米的日生产量是值得骄傲的,但现在都成了沉重的负担。
上一次涨染费,对大多数印染厂而言已经是去年的事了。染费不涨不代表成本不涨,各类人工、房租、税费、水电等等,都在后面紧追不舍。以往涨价积极的印染厂在此时间节点,却发自内心的不愿意涨价了。
染厂虽少,但经过多年发展大都技术、工艺接近,渐渐地价格成为区分各类染厂的标准。尤其是今年本来产能就不饱和,盲目涨价虽会获得的部分微薄利润,但跟流失的客户完全没有可比性。因此不少印染厂不但不涨价,还偷偷地降染费来吸引大客户。唯有坚守价格,稳定客户群,维持工厂运转才是当下最该考虑的问题。
各种不敢涨、涨不动、不愿涨组成了现在的纺织市场,纺织产业链各环节与涨价已经渐行渐远。当然脱离市场的涨价固然可恶,但一味地低价运行更加可怕。缺乏利润会让纺织业逐渐丧失信心,资本撤离,投资减弱,最终会失去活力。虽然总说服装是刚需,但这不代表纺织服装业会永远一成不变,转型、洗牌、淘汰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编辑:严嘉校对:吴万玉、沈佳羽、施芸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