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孟母三迁是有道理的,因为孟子大脑中的

来源:堂鼓 时间:2023/11/6
北京看手足癣好的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5/8593664.html

01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出自《孟子题辞》,原文是古文,以上是白话文的释义。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竭力将其塑造成杰出母亲的偶像形象,而“孟母三迁”逐渐变成一个成语,千古传颂,成为无数新晋父母育儿的榜样。

孟母三迁

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从更科学的角度来重新解读一下。

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中有一种神经元,叫做镜像神经元。当生物体执行动作时就会变得活跃,当生物体观察他人执行相同动作时也会变得活跃。例如:当你打哈欠的时候,你的前运动皮层和运动皮层中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而当你看到别人打哈欠的时候,镜像神经元也会被激活。科学家们推测,镜像神经元可以促进新技能的学习,也能通过模仿这一行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形成组织。

大脑神经元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我们不仅会用模仿的方式来获得群体认同,我们也可以借由一个合适的群体和环境,利用目标传染达成我们想要的目标。当目标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存在于我们心中时,目标具有传染性——这个概念来源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教授。

03

在新起头做一件事的时候,人是容易反复和打退堂鼓的,尤其是难达成的事!目标难以实现,这是很重要的障碍点!面对障碍,一个人内心战斗,却不见得会赢,因为潜意识和享乐意识经常控制我们。这个时候,需要目标传染,就是当你看到别人在坚持做一件目标伟大的事情,这一行为会激励你,从而模仿这种行为,模仿是我们根植在骨子里的、希望能融入社会、获得归属感很重要的实现方式。这也是环境改变和影响人的一个有利佐证。

关于读书这个事情,父母都希望孩子坚持,但这件事于大人而言也不是易事,人有懒惰之心,也是人之常情。但近几年出现了一些以读书为目的的社群,很多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在看书,看到群里别人写的读书进度和读书笔记,真是像有个小鞭子在抽着每一位社群里的人,你追我赶互相督促着完成既定读书结果。一个持续输出传染的组织,给了所有人不断继续精进的勇气。

结伴读书战胜惰性

04

可见,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之大:

1、良好的玩伴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莱昂(Leon)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在将智商低的孩子收养为被收养的孩子之后,智商与家庭亲生孩子的智商基本相同。最好地解释这项研究的结果,这个孩子有一些很好的朋友,他会逐渐变身,成为与他们相似的人。这也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进城的父母,虽然要面临城市更加昂贵的生活成本,依然愿意把孩子留在城市学习的原因。

2、良好的学习环境

双减政策下,教育机构、各大中小学校,最大的转变在于:更能看到孩子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不是像20年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例如,新东方的英语教学已经全面转型为,轻松地向孩子讲更多的英语故事,而不是记住单词,或者考试考多少分数。在未来更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更多的会基于自己的兴趣出发,老师未来培养的都是各有特色但又独具创新力的孩子们。

小树

3、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于孩子而言可能是更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喜欢上看书,最应该做的是在家里父母先喜欢上看书,而不是把孩子丢进房间摆上一本书,然后自己在客厅刷剧玩手机。孩子只会越长越像自己的父母,“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优秀的父母会为孩子营造最好的家庭环境。但这环境,不能是父母伪装的,爱学习的父母也无法假装。

对于孩子的成长,选择人群和环境很重要。孟母三迁,大概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