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妙手回春”等成语,足见我国人民对于医生这一职业的尊重与重视。
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从事医学行业,我国医学本科生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然而,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医生荒”的问题。
想要解答这一问题,问问转行的人就明白。
每年大量医学生毕业,为何“医生荒”还存在,问问转行的人就明白
据统计,我国每年高中毕业生中,有大量学子选择报考医学专业,而他们报考医学无疑是出于以下原因。
第一,希望从医多赚钱
人们常说医学工资高,假如在城市中升到主任级别,每个月少说一万多块,平常也比较清闲,偶尔还有一些奖金和福利。
第二,认为从医比较体面
世界上公认比较体面的职业有律师、医生、教师等。
很多学生不想做教师,又觉得律师难度过高,便选择报考医学,希望成为一名医生,也算是稳定又体面的一份工作。
事实证明,学医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
众所周知,我国本科生修学年限为四年,而医学生却需要读五年,甚至一些专门性的医学院校则需要更久的学习时间。
同时,学医与学习其他专业在课程安排与专业考察等方面也不一样,其他专业只要稍微学学就能通过,而学医的困难程度比高中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要比高中还要苦、还要累。
可以说,学医没有捷径,毕竟医学与人的性命攸关,不是儿戏,在学习中只有每天踏踏实实的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攻坚克难,才会有一点点进步。
但是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使得许多医学生在中途打了“退堂鼓”。
很多学生学医仅一年就开始转专业了。曾经就读于某医学院校的巧玲表示,曾认为进入大学会像其他人所说的一样,比较休闲自在,可医学专业是个例外。
一方面,学习的内容涵盖面太广,除了要学习基本专业知识,如医学原理、药理学、病理学等,还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医生也比其他职业需要更多实践,很多学生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比较差,难以把自己所学医学知识转化为实践。
综上,虽然每年报考医学专业的人数很多,但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很少,即使坚持下来,又有一部分学生仅仅是混了一个毕业证,没有真正从事医学行业。
“学医路漫漫”,殊不知从医也是多艰难,从医人员表示加班成常态
这里或许很多人认为,学医十分艰难,那么假如“熬过”几年学习时光,是否就意味可以轻松些呢?答案确是否定的。
据调查,在顺利从医学院校毕业,医院工作的医学生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选择改行。
人们从前或许认为医生比较清闲,只是给人看看病,开开药。实际上,医生不同科室的分工不同,有些科室工作强度却很大,如骨科、急诊等,甚至加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有时一个手术长达好几个小时,自己都不能休息哪怕一分钟,足见医生这一职业的艰难之处。
另外,近年“医闹”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有些医生受到这些杂事的困扰,难以专心工作,不得已改行。
亟待解决的“医生荒”,需要多部门共同做出应对,却更需要从医者自身的毅力
笔者认为,“医生荒”的目前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协调和应对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医生自身。
就学生而言,在准备学医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热爱医学;就医生而言,也要反问自己,是否能够坚持自己对于医学的信仰。
“医者仁心”是医生的本质所在,医生必须要具有一颗赤诚的“仁心”。医生坚守自己的信仰,把提升医术、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本分与职责,要学会将艰难和困苦转化为自己不断前进和提升的动力,这样才能永远保持自己学医的初心。
假如有些医学生在自己成为医生后,只是发现医生这一职业的“苦”,只希望躲避加班,那么笔者希望这些学生不如提前换一个其他的专业。反之,假如抱有学医和从医的决心,那么只要自己保持努力、不懈奋斗,一定能够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仰,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