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小裤脚教授乡村故事一道迈不过的坎

来源:堂鼓 时间:2024/10/10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037.html
<

“大家一定不要停,一直干下去!”

这是“小裤脚教授”丛志强上月离开贵州晴隆定汪村前,留给村民的一句话。

从年4月初走进宁海葛家村,到今年7月入东钱湖城杨村,再到8月赴贵州大山深处的定汪村,一年多来,丛志强一路探索、完善“艺术振兴乡村”模式,在知行合一中丰富路径,“看来,这个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在全国走了一百多个村子的“小裤脚教授”,心中却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中西部的一个小山村。

数年前,这个贫困村落,让作为学者和高校教师的丛志强念念不忘——如何在贫困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事实上,在“小裤脚教授”之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仝志辉教授,就已经在这个村庄里研究整理中国第一家农业合作社的档案多年。

年11月,当他得知丛志强在研究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兴奋地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陈炯和丛志强一起邀请到了村里。

藏在山沟沟深处的村庄不大,丛志强和陈炯没多久就把小山村走了个遍。山村常年干旱,全村几乎都是黄泥墙的房子,村民都不富裕,但热情好客。丛志强和陈炯还发现,村子离县里的长途汽车站很近,不到一公里地,“将来搞旅游,很有优势。”两人一合计,“就在这里干!”

年12月,丛志强和陈炯第二次进村。他们和党员、村干部、村民一个一个聊,做好了来年开春就进驻开工的准备。

乡里领导得知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打算来这里搞“艺术振兴乡村”实验,异常兴奋。

尽管丛志强和陈炯心里早就打定主意,到这里分文不取,纯做公益。不过,将来搞起来,一些必要的基本开支还是要提前筹划好的。镇党委书记听完,热情地拍着胸脯,“要多少,给多少,没问题!”

年春节刚过,2月23日,正在湖北神农架做项目的丛志强接到了这位镇党委书记的电话。“我们准备好了18万元扶贫款,就等着您来开工!”书记在电话那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钱有点少,不好意思。”

丛志强一听要动用扶贫款,心里打了退堂鼓——虽然自己对“艺术设计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梳理,也分析了国外的相关案例,也知道要带着村民干,但毕竟还没真正实践过,“扶贫款都是国家的钱!咱做的事情万一钱花了,效果出不来,对不起当地的百姓啊!”

一个多月后,他自带科研经费来到了宁海葛家村。时任宁海县委副书记李贵军的一句话让“小裤脚教授”感动了,“他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