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老兵的独家记忆丨从小徒弟到大师傅

来源:堂鼓 时间:2024/10/12

「本文来源:学习军团」

写在前面

他们是部队建设的忠实奉献者,披荆斩棘,初心不变,用青春述说战士的赤诚和担当;他们是强军兴军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戎马半生,热血不凉,用坚守书写军人的使命与荣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兵。

又是一年退伍季,让我们一同走进老兵们的“独家记忆”,回望他们军旅生涯中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倾听那些他们从未说出口的话与情。

初冬时节,晨曦微露,寒风凛冽。

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机场,一架架直升机昂首挺立,一级军士长侯永亮和他的徒弟彭晓阳,正在进行战鹰起飞前最后的例行检查。

修了30年的直升机,侯永亮早已听惯了它的轰鸣声。

“以前,总觉得这玩意有点吵;现在马上要离开,以后再也听不着了,还真是有些舍不得。”

侯永亮伫立在机库门前久久不愿离开,看着直升机腾空而起,他的思绪随之飘向远方……

“干机务是有传统的,你怎么样,你的徒弟就怎么样。”这是侯永亮的师傅郭文贵在他初次接触机务工作时说的话,“你可不能丢我的脸!”

刚到单位不久,侯永亮就遇到了师傅郭文贵——一名有着近30年空中机械师经历的老班长。

侯永亮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时每天一睁眼就会被师傅“数落”不停,从抹布摆放,到油料加注,再到飞机的整体检查,郭文贵的标准格外严苛。

因此,别人做一遍的工作,侯永亮都会反复练习四五遍,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熟记于心。也正是在这样的“极限训练”下,他成为同批新兵中第一个放单的空中机械师。

“是他教给我:机务工作跟做人一样,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脚踏实地。”多年以来,侯永亮始终记着师傅的殷切教诲,并将它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贯彻到钻研技术和带教学兵中。

岁月荏苒,“小徒弟”侯永亮也成了旅里的“大师傅”。

年,某型直升机某机械部件达到使用寿命,数架直升机的部件需要一次性更换。面对如此高强度的任务,一些老班长打起退堂鼓,建议统一返厂更换。

“这是多么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不抓住就是遗憾!”侯永亮主动请缨,担任总负责人。

为了提高更换效率,他带领相关成员认真查阅规程、研读资料,梳理出更换部件的具体步骤、分工方法、重要事项等,利用相机把更换过程整理成视频资料,以供学习参考。

短短两个月时间,他不仅高标准完成任务,还带出一批机务人才。

从塞北大漠到南海之滨,从东北莽原到高原戈壁,侯永亮的飞行航迹不断延伸,已经成为享誉军内外的“技术大拿”。

但他始终难忘,当年从师傅郭文贵那里获得的关怀和帮助。

无论多忙,每年新学兵新学员下连,实习带教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他总是亲自上场;把加油忘盖油箱盖、舱门忘记关保险等常见易错情况处置梳理成顺口溜,帮助新同志尽快熟悉工作;与年轻人分享工作生活中的经验体会,以老大哥的身份帮大家排忧解难……

入伍30年,侯永亮顺利完成近千次出航保障任务,先后带教学兵达多人次,培养出百余名航空机务人才,其中有10多名空勤干部和20多名空勤机械员,已经成长为机务维护岗位上的中坚力量。

“师傅,再发呆赶不上早饭啦!”

徒弟彭晓阳的声音,打断了侯永亮的思绪,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师徒两人一同向食堂走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