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上甘岭精神

来源:堂鼓 时间:2024/12/28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个功臣集体,上甘岭特功八连就是他们中的一个。近日,记者走进了正在鄂北某地开展实战化训练的英雄连队,感受到上甘岭精神正在一代代官兵身上传承弘扬。

黄士祥接受采访

在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讲解员黄士祥在沙盘前向我们介绍当年上甘岭战役艰苦的坑道作战,“一个苹果”的故事,是他来到八连第一天,老班长讲给他听的,所以印象最深。

年3月29日,八连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在年10月的上甘岭战役中,八连官兵以超乎生命极限的韧劲持续鏖战43天,坚守坑道作战14昼夜,歼敌余名,最终将布满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被志愿军总部记集体特等功。68年过去了,在战火中淬炼铸就的上甘岭精神早已融入官兵血脉。

黄士祥已经是一名入伍六年的老兵了,他告诉记者,在上甘岭特功八连,新兵进连、新干部报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连队荣誉室,瞻仰连队战旗,聆听连队每一项荣誉背后的故事。从自己进连第一天起,“上甘岭精神”就在心里打下了烙印。而且,在八连待的时间越久,就越能感受到这支连队身上的独特“气质”。黄士祥说:“很荣幸能分到八连,有几个感触比较深的地方。第一,连队从组建到现在,他的经历和荣誉都令我感觉到这个连队他的历史和红色传承,特别厚重。第二,在集体荣誉这一块,喊的口号就是只有给八连增光的义务,没有抹黑的权利。”

布满个弹孔的战旗

68年前,一面冲锋的战旗,饱经战火洗礼始终屹立不倒,最终被敌人的炮火穿出了个弹孔。这面布满弹孔的战旗,记录下了上甘岭战役这段不朽的传奇。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以八连为主体组成的空降兵战车方队,黄士祥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他驾驶战车,带着穿有个弹孔的战旗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成为了他永生难忘的记忆。黄士祥:“阅兵过程中,我把这个战旗放到了战车上,接受主席和人民的检阅。经过部队洗礼,使我从懵懂的少年向合格军人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军人的使命感包括身为八连一员的荣誉感让我有很大的进步,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走出战争硝烟,历经风雨洗礼,上甘岭特功八连这支光荣的英雄部队战斗力建设历经数次转型,从骡马化到半机械化,再到机械化、信息化,屡次在空降兵战斗力转型的关口当先锋、打头阵。

——年,八连成功完成重型装备三件连投试训任务,空降兵远程突击能力实现历史性突破;

——年,八连首次万里机动出国门与外军同场竞技,部队长途机动的打击能力实现新跨越;

——年,八连首次实施人员和重型装备“一体空降”,空降快速作战能力有新提升;

——年8月,八连首次参与多型机种、多型装备混装连投、大部队集群伞降,空降兵初步形成大规模空降作战能力。

训练场景

68年来,“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上甘岭特功八连连魂在一代又一代八连官兵身上传承。

22岁的潘鹏是八连的一名新战士,当兵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小时候,电影《上甘岭》他反复看过很多遍。进入八连,他很激动,因为在战士们眼中,只有最优秀的士兵才能去这个英雄集体。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在任何时刻都争当标杆的精神时时刻刻影响着像潘鹏一样的新兵战士。“当我从新兵下连到上甘岭特功八连后,平时训练中不会的,新兵还没有接触到的,班长们就亲身示范,很有干劲,自己就很想去学,想努力提升自己,在我了解到连史和精神后,让我更加坚定,我对合格军人的向往,让我想为八连增光添彩,争取更多荣誉。”

向东是上甘岭特功八连第32任连长,他说,八连光荣的历史和荣誉是连队的宝贵财富,作为上甘岭英雄部队的传人,面对新职能、新使命、新任务,必须以忠诚信念、钢铁意志和过硬素质,交出新时代合格答卷。向东:“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名干部都是一个标杆,八连更加强调干部的带头作用,连队的大局意识,任何时候都是秉持和发扬‘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这种精神。”

湖北之声记者覃炜、马林

通讯员:方超、夏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