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中俄大飞机,俄还是撂挑子了,光顾着找借口

来源:堂鼓 时间:2023/3/7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61.html

数年来,受俄制发动机等因素影响,中俄合作的CR宽体客机项目一拖再拖,最近俄方又找了一堆理由,打算撂挑子。

俄副总理兼工贸部部长曼图罗夫表示,他们准备放弃与中国联合研制CR大型客机。当然,俄方的意思也不是一点忙不帮,他们有意把自己从CR的共同开发者,变成大飞机的零部件供应商,愿意通过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UAC)为大飞机提供复合机翼、起落架、航空电子设备、驾驶舱设备等零部件。

曼图罗夫还透露,明年第一季度,中俄双方的研发单位将举行谈判,届时双方将通过协商,来明确中俄大飞机合作项目的后续情况。

CR是中俄两国发挥各自优势的产物,最大起飞重量为吨,航程可达上万公里,各项指标都对标波音。这款飞机一旦投入使用,将有机会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垄断。因此,在中俄双方都曾对CR项目寄予厚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技术攻关。即使俄方研发工作不顺,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也没有轻言放弃。

如今,俄方却在CR的研发工作上打起了退堂鼓,还把西方国家拉出来当挡箭牌。曼图罗夫辩解称,中方仍希望保持西方供应商的参与,而且已收到多个来自第三国零件制造商的合作申请。俄方认为,与西方合作是有风险的,所以“为了不遇到他们,俄方可能会在这个项目的框架内为自己做出决定”。

所谓“西方参与”其实只是个撂挑子的借口罢了,但俄方的这个借口找得很贼。毕竟大家都知道,因为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基本跟西方闹翻了,在这种情况下,俄方不想跟西方合作,谁也没办法多说什么。

只是,俄方光顾着找借口了,却对自家存在的问题一点数都没有。实际上,西方供应商参与大飞机项目,根本动摇不了中俄合作的大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俄方不得不放弃参与研发呢?

一方面,俄军工行业长期缺乏研究资金,有限的经费还要同时支撑俄自家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分到CR所需发动机上的钱就更少了,再加上人才和技术上的短板,PD-35发动机注定难产。对俄方来说,再耗下去可不划算。

另一方面,CR的研发成本很高,而俄罗斯本土的航空市场又太小,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俄制大飞机闯关欧美市场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如此一来,光靠俄方自己的购买力,可能永远也没办法回本。这也是为什么俄方近些年对CR项目不如以往积极,在研发工作上总是拖拖拉拉,发动机的研制时间往后推了一年又一年。

少了俄方的大力支持,CR项目会就此夭折吗?那倒不至于。中方深知,不能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在大飞机的研制方面,也不能过于依赖一个俄罗斯。因此,中方一早就采取了“三条腿走路”的策略,时刻注意给自己留后路。在发动机方面,中方一边观望俄罗斯的研发进度,一边另起炉灶琢磨自己的动力系统,同时也不拒绝西方的先进成品。

与西方合作,也体现出中国的高瞻远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更何况,作为波音和空客的潜在竞争者,CR的未来不能局限于中俄或独联体国家,它应该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去角逐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

要实现这个远大目标,CR项目就不能彻底将西方国家排除在外。若能将西方供应商拉进来,那么以后CR进军欧美市场遇到的阻碍也会更少,西方政府就算想制裁,也得顾及自家企业的利益,不敢下重手。这正是中方高明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