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考公在年龄上也有说道20当领导,30吃

来源:堂鼓 时间:2025/3/12

“铁饭碗”最近两年里的热度直线上升,不仅是大学生们争得头破血流,考场外等待的队伍里,还可以看到一些年龄并不占优势的毕业生们,同款的焦虑挂在脸上,还多了分沧桑。

试想,如果自己之前从事的是一个稳定多油的工作,一定不会选择抛弃饭碗,来和这么多新鲜的大学生争抢铁饭碗。但稳定多油的岗位不是普通人能沾的,只属于很小一部分人。

更多的人选择铁饭碗,要么就是因为近两年以教培、房地产为首的行业收缩,要么就是中小企业在薪资待遇上的削减,以至于让他们在并不有优势的年纪,还要来为考公努力。

但实际上,如果30岁以上的毕业生,在和20多岁的年轻大学生竞争岗位,结果真的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当领导,30吃低保。”考公在年龄上也有说道?

很多大学生认为的是,无论在任何一个工作单位内,老员工都是更受到尊敬的,实际不然,无论是社会中的单位,还是体制内,都是以职称地位决定等级。

但社会岗位和体制内岗位终究还是有所不同的,想很多学生在社会中的大厂等地方工作,就会认为能力是晋升的第一门槛,无论老学生还是年轻学生,只要有能力,就能冲上去。

而在社会中,很有可能年轻学生是更没有优势的,因为如今行业不景气,企业为了削减成本,会选择更能减少培训和时间花销的“熟手”,也就是有经验的老员工。

而老员工因为能力和经验突出,也最可能先于大学生们达到晋升标准。然而在体制内,老员工的优势可就不是优势了,因为体制内晋升更看重的是“资历”,即“工龄”。

也就是说,进体制越早,越能更早熬到晋升。以最热的公务员为例,职务级别从高到底分别是国、部、厅、处、科,还要分正副,那么究竟多久能晋升到挺高的位置呢?

在考公进入体制之后,我们都是从普通科员做起的,如果想要成为副科级,那么至少需要三年以上,接下来往正科级升,至少需要三到四年时间,加起来就是八年。

八年时间,才达到以后被网上提拔、晋升的机会。再提拔就是往副处级升了,这一跃最好在35岁之前完成,越晚机会越小。但这一跃难度也是很大的,最顺利也需要三年。

副处级往正处级升,也至少需要三到五年,基本上最快,想要达到正处级,也需要40多岁了,基本上能在四十出头成为正处级领导的,基本都是双商在线,能力卓越的人。

很多学生到了处级的时候,基本岁数都挺大了,但如果想再搏一搏,可真的需要很多精力,因为再往上晋升,可就是魔鬼级难度了,翻过副厅,爬到正厅,怎么也得需要十多年。

算下来,基本上再怎么顺利,到了厅级的时候也得50多岁了,这还是学生们二十出头就成功考公上岸的情况下,如果三十多岁上岸,退休前想升到很高,是很难了。

但我们知道,公务员想要提升工资,主要就是依靠晋升,这样不仅待遇和地位会有很大上升,而且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会愈发可观,毕竟养老保险缴费时间相差那么多年。

因此,既然进了体制,焉有不努力晋升之理?

而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总说“20考公当领导,30考公领低保”了,虽然这一说并不绝对,但也揭示了让学生们考公要趁早的理由,不只是越晚竞争越激烈,更重要的是耽误上岸以后的拼搏。

写在最后

体制的晋升之艰难与漫长让很多学生都打起了退堂鼓,的确,体制内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这个了,对“资历”的重视程度太高,不是说能力达标了,学生就能够上岸后很快晋升。

因此很多老一辈将体制内的生活描述为“熬”,其实就是熬时间的意思。如果在外面,学生可能三天两头跳槽,工作环境和内容就大变样,或者即使不跳槽,也会随着社会需求的更迭而变化无常。

但进了体制,无论工作内容和行动轨迹都可能多年如一日,稳定是好事,但同样对于年轻的学生们是一种折磨。因此学生们在进入考公坑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决定进了,就要耐得住寂寞。#考公#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