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你是否是一个阅读爱好者?喜欢在书香中开启全新的一天?
你是否存在读了很多书但是真正记住的知识不多,看完即忘?
你是否真正读懂一本书,能将学到的知识与人分享?
你是否也困惑为什么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没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也存在阅读方面的困惑,期望通过正确的阅读技巧,更加有成效的读完一本书,真正的让阅读改变自己?本文将毫无保留的介绍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的选书、读书的方法论,让你真正读懂一本书,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
一、无处不在知识焦虑,你开始读书了吗?
1、每天真正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我的朋友圈
在我心中,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我始终坚信,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总有一本书能指引我砥砺前行。——樊登
由于我晚睡早起,早上起床的一分钟内,都属于处于迷糊中,于是我习惯性的打开朋友圈刷一会,刷了几页后开始真正清醒了,因为我看到了几波人都早已经晒出自己读书打卡笔记、晒书的图片再配一段读书感悟、晒书中的名言金句的等等。
这个时候我会彻底清醒,仿佛进入了书的世界,于是马上丢下手机,从床下跳下来,赶紧拿起书开始阅读。在这个知识焦虑时代,人人都在刻意的逼自己读书,加大自己的阅读量。
如果你步入职场了,如果你没有读过职场高效人士必读的10本书、没有读过麦肯锡、没有读过时间管理的书,跟同事交流你都不好意思插嘴;
如果你刚升为领导,那么又有一堆的沟通书、管理书、演讲书等着你来阅读,如果不读书不进步,你会发现做管理比做普通员工累多了;
如果你结婚了想家庭幸福,那么又有一些夫妻关系、家庭书籍等着你;不然你可能会面临着与丈夫关系紧张、应付不好婆媳关系等尴尬;
如果婚后有了孩子,作为新手父母,为应付你孩子2岁的叛逆期,你肯定会焦头烂额,需要恶补育儿知识;
你现阶段解决不了的所有困惑,通过读书你能低成本的找到解决方案。
2、关于读书,你属于哪一种?
你开始读书了吗?我问了我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他们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以下6种:
完全不看书:从小到大,好不容易挨到大学毕业了,在领毕业证那天早就把书打包全部卖掉了,那个时候就发誓再也不啃书了;想看书、但是总说忙:每天都很忙,工作完了回到家还要忙于填饱肚子、冲凉、看会电视、看会手机,认为看书是有钱有闲才能做的事,一刻也停不下自己刷抖音的手;爱看小说:看小说算不算读书?我每天都手机或平板看小说的,这个问题我留到后面再来回答;爱买书、不怎么看书:逛书店会买一些放到书架上,撑撑场面,偶尔拿出来翻翻,书都蒙尘了,很少被拿出来读过;看完就忘:会抽出时间读书,一个月看一本吧,但是看完后转身就忘记了,没有真正的记住书里面的内容,看完就全忘了;重量不重质:喜欢看书,也学着每天打卡,一周一本,有时候为了完成打卡目标,走马观花的看完了,不能说完全没收获,起码阅读量上去了;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你属于以上哪一种?
所以综合来看,一种是完全不重视读书的,一种是读了但是效果不佳的。第一种完全不重视读书的主要是认知体系问题,他们对读书的认知还不够,提升认知能力是非常漫长的过程。第二种则是读书方法的问题,如果使用正确的方法论来读书就会突飞猛进。
二、读书方法错误,这是你读书无用的根源所在
1、读书是有方法论的,犹如创造美也需要方法论
读书不单单是拿起一本书就开始读,读书是有方法论的。
我的朋友小梅,是一家公司的文案人员,每天伏案工作,需要写大量的文案,近期工作异常烦闷,她跟我说:我觉得把我这一生书所学的东西都用上了,客户要创意文案,我上哪去找创意文案呢?我回答说:去阅读,书中自有答案。她乐呵呵的回应,那我去买书吧。
过了一个月,我问读书进展如何了?她说:哪有这么快,每天忙工作,买了七八本书,有五六本看不懂,翻一翻就放到一边了,唯独这一本觉得挺有趣、易懂看了20页书左右吧,每天看不到一页书,年底能看完都算了快了,我问:你究竟是如何看书的?
她一脸惊奇的看着我,看书还有方法吗,有什么绝招呢?不就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看下去吗?认为有用的地方做个笔记不就完了吗?
2、为什么我们上了那么多年学,在阅读上还是会犯错?
我的朋友小梅,就是典型的读书方法错误的人,她因为工作需要看书,那么看书时必须是带着应用到自己工作这一目的。而她采取观光式阅读,速度又慢,还逐字逐句的看完,把书的序都看完,其实意义真的不大,非常浪费时间。
你的阅读要围绕你的目的来服务,不能只是把每个字看懂了,还要问问自己到底理解作者的用意、行文特点、整本书的框架没有?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就连阅读都应该是功利的。
有人会说连阅读都那么功利,那何来乐趣?如果你是看工具书和实用性的书,就必须要这么做才能有所成效,如果你是看小说、文学就可以放慢速度、细细品味。
总结一下,大部分人看书都犯过这些错误:
1、不会选书、选的书压根看不懂:很多人喜欢跟风,选择一些畅销书或获奖作品的书来看,买回来发现,天哪,很枯燥、很晦涩,完全看不下去,这跟自己的认知层面还是有所差距。
2、从头看到尾、一字不落:拿到一本书,撕开封皮,按部就班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看书过程很长,可能过了几个月再看完,过目即忘,完全不记得整本书说了什么,等于白看。
3、不观全局、不了解框架:很少人看到书之后,会先从研究目录开始,有些人买书的时候比较冲动,可能某个封面或书名吸引了就买回来了,买回来了又发现整本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这个时候就打退堂鼓。
4、观光式阅读:读书不带任何目的,就当消遣、打发时间去看书,其实这种是最不划算的,走马观花的阅读还不如不看,看了也是白瞎了,所以在看书之前你需要问自己起码三个问题,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想从书中获得什么、这本书你买回来的目的是什么?请你带着这些问题再打开书吧。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正确选书并且把一本书真正读懂呢?需要从选书和读书技巧两个层面来说。
三、樊登读书法:如何选书和读懂一本书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跟更多的人对话。这样,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加开阔,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些人和事中。——樊登
读书是我们应该养成的一辈子好习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不但我们受益,最终还会影响给你的孩子。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你不但影响你自己更能影响你的孩子,孩子在你的身体力行的影响下将也收获阅读习惯,这将是你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1、关于选书,樊登选书原则
很多人说:我买的书,明明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知道在说啥;还有人跟我说,我买的书很枯燥,完全看不下去,坚持啃了十天了,还是没啥进展。
你看,选书完全是个技术活吧!选一本适合的好书是确保你能把整本书看懂的前提,有些人选书,毫无原则,随着性子和偏好把书买回来,花了钱不说,完全不能从书本获得丁点知识。当你的理解力还没到达那个层次和高度时,建议你从入门书看起,别急着打开你手中的原理书、深层次的书。
经常听樊登读书的人,应该都知道樊登是每周读一本书,而且每本书都是好书、经典书,这是因为樊登有专门的负责选书的主编,你所能听到的书,都是经过他们层层筛选出来的,樊登老师在他的《读懂一本书》中,将他们的选书经验总结出来,TIPS原则就是他们选出经典书籍的法宝所在。
选书的TIPS原则
樊登选书TIPS原则,是四个英文的缩写词:
T(Tools)工具:选择工具书,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的书,书中可以直接找到方法和答案的。比如,你最近发现自己的演讲需要历练,那么买一本实用的演讲书都是非常合适,还包括沟通书、管理书、汇报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实用的工具书,这些书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进行主题阅读后,你就能获得某个技能,演讲书阅读完以后你能学会演讲,知道演讲的开头怎么说、演讲框架怎么搭建、演讲结尾怎么呼吁行动。
I(Ideas)是新的理念:能给你带来新知识、新理念的书,比如能够颠覆大家认知的书,《拆掉思维的墙》、《财富自由之路》等等,这些书能够改变我们以往的看法,获得新知、提升认知。
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能实实在在给你带来改变的书,有些人说要看书就看实在的书,不看闲书和没用的书,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我们看书是为了切实的把知识应用起来改变自我。
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一些具有科技性的书籍,你是不是羡慕身边同事、朋友侃侃而谈,张口闭口的区块链、比特币、AI、人工智能、未来科技等知识?那么这类书籍一定要看,看完你就能收获以前都不知道的新内容,拓宽你通往世界的路。
选对书是读懂书、读好书的前提,TIPS原则能够帮助你选对书,是否觉得自己以前选书太过随意了,如果你对选书还是把握不准,那么就教给你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按照樊登老师的讲书名单来,樊登老师讲过的书,只要你觉得有实际求知需求,那么就直接买回来读,因为这是樊登老师已经给你筛选过的,必属精品。
2、读懂一本书的关键:理解力池子+阅读面
读完一本书,不代表读懂一本书。
很多人说我今年读完了本书,但是很少有人会说我读懂了本书。所以,读完≠读懂。
那么如何让“读完=读懂”?关键在于理解力池子、阅读面。
见过世面,阅读足够宽泛,这时候你才能够淡定地对待每一本书,去发现每一本书真实的价值和优点。——樊登
1、理解力池子
什么是理解力池子呢?理解力池子好比游泳池,如何才能让理解力池子的水越来越多呢?那就是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活水。
理解力池子的活水则就是你的知识,这些知识丰富多样,大致包括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国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哲学知识,人生经验7种。只要你的理解力池子有这7种知识那么你就能轻松的读懂一本书。
如何往理解力池子注入活水:看完并理解这7种书籍也不是非常容易,比如经济学、逻辑学都是比较晦涩难懂一点的内容,我建议你从入门的书籍开始着手。很多人看书坚持不了原因是因为完全没看懂,越是没看懂就看不下去,那么理解力的池子就会越匮乏,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轻松的读书:我承认,读书是一件不那么愉快的事情,因为读书是反熵增的,相对玩游戏、追剧、购物等即时有反馈的东西,读书是难多了,但是我们需要懂得通过游戏化思维来读书,把读书的进阶闯关视为打游戏的闯关,如果你能看懂的书越来越多,那么就说明你闯关成功。
拿我看经济学书来说,经济学是属于比较难懂的知识,一开始我是从《半小时漫画经济学》入手的,这本书如它的书名,半小时就能看完并且学到经济学,这本书里面有漫画,幽默诙谐的解读了常见的经济学现象,不到一个钟我就看完。
轻松愉悦的看完这本书,让我有了一定的知识入门,而且让我觉得经济学也没有那么难,其实经济学并不全是大家想的那么高端、晦涩。相反的,经济学常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阐述和解释的都是我们切身相关的内容。
有了这本书的愉快阅读体验,我又很快的买了其他的经济学书籍,一层一层的深入,现在已经闯入第二关了,假以时日闯入第三关也不难了,你看通过游戏思维来读书,就能把读书变成一个很愉快的事情,同时还能往你的理解力池子注入新活水,形成正向的循环,让你的理解力越来越强。
理解力池子正反馈
2、阅读面
阅读面是否广也是你能否读懂一本书的关键,阅读面就是你平时看的书的种类,闲来无事看闲书,如果你看的书籍一旦广泛了,那么你的能看懂的书也会越来越多。
在前面我提到过看书先从适合自己的开始,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又说到阅读面要广泛,才能往理解力池子注入新水。因此首先我们是从真正读懂一本书开始,然后再追求阅读面。阅读书籍多了阅读面自然就广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吃茶读闲书,听雨看花落。念从心头起,风从眼前过。——老树画画
平时,闲来无事端着一杯茶捧着一本书就成了我最愉快的时光。我最喜欢读三毛的作品,三毛《撒哈拉沙漠》我最喜欢看,反复看过几遍,被她的文字和文字形成的画面感深深吸引。
如果你想让自己养成读书或阅读习惯,那么就可以从一些经典的名作开始,不限于任何书籍,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能够触动自己的文字、自己认同的书开始看。量变引起质变,只要你看书达到了一定的数量,那么质量会随着而来。
那么有人问:闲来无事我就喜欢看小说,看小说算不算阅读?在我看来也算,看小说也算是阅读的一种,只要你看的小说是积极正向的,那么也能提高你的修养和文化。
在前面的阅读面我已经提到过,拓宽阅读面是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的,那么如果你喜欢小说那就从看小说开始吧。
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一起走进书香的世界吧,并且沉浸其中。
3、坚持输出
输出是倒逼输入的最佳方式,输出的形式有讲或写。积极跟别人分享,如果你擅长讲那么就可以把书的精华讲给别人听,如果你擅长写作那么写成书评,只有经过自己思考过的内容才能把理解得更为深刻。
很多人都是在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未知,于是又积极的进行输入,所以懂的知识越来越多。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输出很难,讲给别人听难于开口,写成书稿费时间,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你看过的书写成一小段文字分享到微博或者你的朋友圈,长此以往,可以逐渐建立你的影响力,积极打造你的人设,相信时间的复利力量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全新自己。
四、总结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焦虑时代,那么对抗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阅读,但是一味的追求阅读量的意义不大,读完≠读懂,先从读懂开始,再拓宽你的阅读面。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合上书的刹那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更别提跟别人讲解一下书中的精华内容,如果你不能讲出来或写出来,通过讲和写的方式输出那么说明你没有读懂这本书,如何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呢?需要你懂得选书的技巧,同时无时无刻的往理解力自己注入活水,同时扩宽阅读面。
选对书是读书的前提:樊登读书会的TIPS选书原则。
T(Tools)工具:选择工具书,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的书,书中可以直接找到方法和答案的。I(Ideas)是新的理念:能给你带来新知识、新理念的书。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能实实在在给你带来改变的书。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一些具有科技性的书籍。理解力池子+阅读面:这是你读懂一本的关键所在,你可以先从简单的书籍入手,读完一本书往理解力池子注入活水,然后随着自己阅读面的越来越广,你的理解力池子水越来越多,那么读懂一本书对你来说轻而易举。
有些人会说看了那么多书,花了那么多时间,不见得给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实质性改变,其实任何回报都是有时滞效应的,就好比健身总是要经过时间来铸造一副好身躯,阅读也一样,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要相信时间看得见!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