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谢歌美(左)和儿子谢丹桂正按序号拼鼓身。 赵春亮 摄
制鼓匠人谢歌美正在钉鼓钉。 赵春亮摄
谢歌美(左)和儿子谢丹桂在翻转鼓面。 赵春亮摄
谢歌美在加固鼓身。 赵春亮摄
谢歌美在加固鼓身。 赵春亮摄
谢丹桂正在加工制鼓用的牛皮。 赵春亮摄
谢歌美和儿子谢丹桂在加固鼓身。 赵春亮摄
谢歌美和谢丹桂正在抛光鼓面。 赵春亮摄
11月10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公塘村,70岁谢歌美和儿子谢丹桂正忙于纯手工制作牛皮鼓。牛皮鼓,又称堂鼓、喜庆鼓,多用于江南祠堂内婚嫁迎娶和迎新年等。谢歌美师从家族手工制鼓40年,这门手艺也已延续了上百年。
鼓匠集合了木匠、皮匠、篾匠三者技艺,牛皮鼓的制作有数十道工序,包括处理牛皮、刨制鼓腔、蒙皮、拉皮、钉钉,每道工序要考验着手艺人的技艺和耐心。随着传统文化和习俗兴盛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谢歌美一家的牛皮鼓年订单也从以前的几面提升至几十面,口径大小不同的牛皮鼓需求旺盛。
多年前,谢丹桂放弃在外务工,回乡和父亲一起传承制鼓技艺。谢歌美父子手艺精良,方圆百里这样的手工技艺更是稀缺,如今,大口径的牛皮鼓每面从元到多元不等,这门传统手艺也入选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得以传承和保护。谢歌美和谢丹桂父子每年忙碌于选材、加工、制作牛皮鼓,每当试鼓响起洪亮、沉稳有力的“咚咚咚”之音,他们总能露出开心的笑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