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制鼓技艺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明末清初,惠民踩鼓曾盛极一时,作坊达到了上百家之多。其中尤以淄角镇踩鼓宋村和魏集镇踩鼓刘的制鼓工艺最为有名。
皮鼓踩制是一项工艺非常繁琐的过程,它的用料和工艺都非常讲究。皮鼓由鼓腔和鼓皮两部分组成。鼓腔用以硬质枣木、槐木和桑木为佳。鼓面则选用上等鲁西黄牛皮。踩制工序同样复杂,有锯鼓腔板、烤板、掩缝、插鼓腔、整皮等先后20多道工序:从画鼓腔样到拼接鼓身,从刨平鼓腔口到蒙鼓皮,从安好鼓架到踩鼓,每道工序都要精雕细刻,每道工艺都要精益求精。踩鼓这道工序非常重要,人站在鼓上反复的用脚踩,使鼓皮松弛、然后勒紧皮子继续踩,反复数次试音调试,直到鼓面绷紧为止,这样做出的鼓音质清脆、洪亮,带有金属感觉。
惠民制作的皮鼓类型主要有腰鼓、手鼓、堂鼓、墩鼓、秧歌鼓、抬鼓、战鼓、书鼓等。各种鼓都是用料讲究,以其声铿锵、其质耐用而闻名,不同直径的鼓又具有不同的音质,小堂鼓音质清脆,大抬鼓音质浑厚,说书艺人用的鼓更是动听。
年,惠民制鼓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宋光福,现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