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童声及女声八部合唱登高首发

来源:堂鼓 时间:2023/5/11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327/76617.html

近日,青年指挥家王超作曲的八部合唱作品《登高》由苏州市吴韵少年艺术团·合唱团首演并完成视频录制。

《登高》创作于年,作品采用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同名诗作为词,配以三件打击乐器及两位人声模拟“乐器”。作品开头在结构上具有引子的形式,但其作用更像戏曲中的“亮相”,钢琴采用了无调性的“序列”写法,配以如命运催促声及战场战鼓声的大堂鼓的击奏,加之四个低声部重音轮转的非对称数列写法,将“风急天高猿啸哀”的画面猛然展现在人们眼前。整个呈示段采用紧拉慢唱的写法,四个高声部则采用全音音阶、平行大七度、固定音型和限定派生的写法交织在一起。将“风、天、猿、渚、沙、鸟”与“疾、高、啸、清、白、飞”呼应刻画并与诗作暗和,“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则通过拟声写法展现。

作品中段为舒展的慢板,寄景于情、由景入情,动机在各声部游走、空间感十足,钢琴极宽音域的跨越和堂鼓深沉与明亮的音色交织仿佛汇成了时空之海,将诗词与音乐、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童声的天籁与作品的厚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凸显了诗作的博大与深沉,孤独与积郁。随后,声部逐渐增多,音量逐渐增强,和声逐渐矛盾,最终爆发,将“艰难、苦恨、潦倒,霜鬓、酒杯、烦、浊”杂糅地展现在眼前。

这部作品是一首具有相当难度的童声合唱作品,首演由小学生演唱八个声部,无调性与泛调性结合,音域超过两个八度,力度对比达到七个层次。王超表示,这部作品表达他对童声合唱作品追求“童心、童善、童美”之外,还有童声声音技术发展的探索,童声合唱音响的塑造、合唱作曲技术的发展等理论内容的实践,希望以学术的态度探索合唱的多元表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