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苏徐州马庄村用文化之

来源:堂鼓 时间:2024/10/8
<

今年疫情严重时,江苏徐州马庄村香包文化大院负责人、村妇联副主任厉慧卿一刻都没闲着——她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加班加点,赶制出多个防疫香包,一并发往湖北武汉一线。当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个包装精美、配方独特的香包挂在医务人员的脖子上时,厉慧卿和村里的姐妹们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这是马庄香包“真棒”品牌在全国打响后,首次制作的中医药配方防疫香包,大伙都希望“真棒”香包可以发挥预防病毒的功效,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力。

在马庄村30多年的村史中,谁曾想到,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被演绎得生龙活虎、绚丽多彩。地处煤炭矿区、靠挖煤为生的马庄村,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意识到文化兴村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在这条道路上一走就是30年。

乘风破浪——

一支农民乐团带来发展机遇

马庄村虽地处煤矿区,但发展却长期滞后。年,村里的万元户孟庆喜靠养鸡致了富,还带领其他村户也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于是村委会决定将发展马庄村的重任交给他,希望他能成为全村的领头羊。当选马庄村党委书记后,孟庆喜定的目标是让村民收入“两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拥有丰富煤资源的马庄村要发展离不开煤矿。年,村民一把把铁锹、一辆辆板车修建起来的煤矿破土动工,几年下来,就给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钱袋子不空了,经济排名却依然处于全乡的后进序列。这让一向要强又肯干的孟庆喜有了不服输的劲头。“在社会上没有影响力,干啥都不行。”孟庆喜说,而且只靠煤矿发展,花的是子孙钱,不能长久,要想继续发展,就得想办法另外找出路。

那么,寻找什么支点来撬动更大的发展前景呢?“文化!”孟庆喜脑中蹦出了这两个字。在上世纪80年代,这种做法却让一门心思搞经济的人鄙夷了很久,“不务正业”“瞎折腾”……来自各方反对的声音没有使孟庆喜打退堂鼓,年,由马庄村村民组成的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成立了。“为什么会想到建立铜管乐队?”记者问。“要想打出马庄村的名声,就得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理念。”孟庆喜的话掷地有声。30多年后,通过文化的滋养,马庄村改头换面。

在一次春节团拜会上,马庄村铜管乐队演奏的《西班牙斗牛士》一曲成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