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优秀

来源:堂鼓 时间:2022/5/15
白癜风论坛 http://m.39.net/pf/a_6686542.html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父母开始崇尚“快乐教育”,开始越来越“尊重”孩子。孩子不好好学习,成天调皮捣蛋,父母却说:“没事,孩子只要快乐就好,不要让学习磨灭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学钢琴学到一半不想学了,父母却说:“没事,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兴趣才是孩子最大的动力。孩子不喜欢,再怎么逼也没用。”这样“开明”的父母造成的结果是,孩子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此后余生,却尽是磕磕绊绊和满怀遗憾。教育从来都不是快乐的,是日复一日学习的枯燥,是反反复复练习的乏味。记得参加过一个晚会,身边一个同事看着台上表演各种才艺的年轻人,感慨地说:小时候也学过一阵子小提琴,可是没耐心,没几天就放弃了,现在想想,那时候有人逼我一下就好了,说不定现在也就有机会上去秀一秀。孩子想要学成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凭借浅薄的“喜欢”二字。因为再深的喜欢,也会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消耗殆尽,接下来的路,只能靠着坚持和毅力走下去。世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轻轻松松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现在,当孩子想要退缩时,你说快乐就好,当孩子想要放弃时,你说快乐就好,于是同龄人都在拼命的前进,而你的孩子却在你的放纵下原地不动,和别人的距离越来越远。给孩子所谓的快乐教育,恰恰成了孩子被别人远远甩开的罪魁祸首。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这是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说过的话。钢琴王子郎朗,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在世界上也属于顶级钢琴演奏家,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那波人。郎朗现在的成功,离不开他多年来的勤奋和坚持,也离不开父亲的严格要求和“逼迫”。在电影《郎朗的歌》里,郎朗回忆了学琴的艰辛和受到的挫折,起初他也打过退堂鼓,也曾对父亲充满怨恨。在父亲的“逼迫”下,郎朗最终走出了阴影,继续求学,并在后来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钢琴王子郎朗。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女儿从小开始学钢琴,7岁时获得“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8岁时就考了钢琴10级。他太太觉得女儿在钢琴上有天赋,想培养成钢琴家,于是大幅增加了孩子的练琴时间。可没想到孩子的学琴热情骤降,对俞敏洪说:“老爸,我不学了,我对钢琴没有兴趣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