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
“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
就如同他对文学的痴迷于专注,创造出一部部如《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的著作。
确实如此。
生活很奇妙,你专注于什么,生活就会给你什么。
你专注琐碎于琐碎的小事,生活就会化成无数个琐碎,四面八方地向你扑来。但如果你专注于某件事情,生活就会带给你价值、意义和力量,生命都被赋予无限色彩。
专注既能达到一种所谓的成就感,同时体验一种幸福感,这就是专注本身的一种回报。
二
专注的本质在于“放弃”。
你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乐器玩的好,英语说得溜,手绘画的好...
你开始焦虑,什么都想尝试一遍,一年都快过去了,你收获的只有忙碌。
与其走马观花,不如专注于自己的路;
若没有“路”,就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想要的是什么?兴趣爱好在哪里?必须要专注什么事?打算花什么时间来做?打算花费多少时间?必须要做出哪些改变?无需在哪些事上浪费自己的精力?哪些是必须坚守。绝不改变的呢?
如果你专注,你就会减少焦虑的时间。如果你心无旁骛,你就不会把别人当做参照物。当你专注自己的生活,努力变得越来越优秀时,你的焦虑自然会消失。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从前,有几只小蜗牛来到一棵大树下,它们仰望树梢,发出由衷的赞叹:“哇,多高的树啊,要是能爬到树顶去看风景,该多好啊!”于是,它们决定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可是爬了好久,它们才发现自己只上升了一点点,距离那个理想中的至高点还差得远呢。其中有一只小蜗牛开始不耐烦了:“还是别做梦了,咱们是蜗牛,动作这么慢,爬辣么高是不可能的。”“我也觉得,我们又不是鸟,为什么要去那么高的地方呢?”“可不是吗?万一从高处摔下来,多危险啊!”这时,其他小蜗牛也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大家一致决定返回原地——唯独有一只个头最小、动作最慢的小蜗牛,对大家的议论毫不理会,依然还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着。早已打道回府的小蜗牛们继续过着无聊的生活,觅食,闲聊,然后缩在壳里睡觉,过了许久,当它们一觉醒来,探出头,正要开始嘲笑那只自不量力的小家伙时,却大吃了一惊——它已经快要爬到树梢了。大家惊讶于这只小家伙居然有如此强大的毅力和恒心,发自内心地羡慕、嫉妒、佩服,于是问它:“你看到了什么?快给我们讲讲。”“快告诉我们,是什么动力让你坚持下来的?”可奇怪的是,这只小蜗牛只是笑而不语。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它是个聋子。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三
专注力从何而来?
专注出自合理利用时间,不浪费资源,发现自己的特点。
也就是你要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的特点,学会利用你现有的资源,尽不要把你的时间用在凑热闹,随大流和操心别人的事上。
“对意识的掌控决定了生活的质量。”——MihalyCsikszentmihalyi福流之父
李嘉诚戴的表,一戴就十几年。一块西铁城表,市价港元。他的眼镜,也戴了十几年,曾因度数增加换过镜片,但没换过镜框。乔布斯一生在信仰“少即是多”,当时三十岁不到的他,家居物品少得出奇: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盏蒂芬妮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对于添加什么家具,每一件都是一个慎重的选择。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却是“极简主义”的忠实拥护者。拉开他的衣橱,一排浅灰色T恤和一排深灰色连帽衫。他上班,开的车是1.6万美金的本田,身上永远穿着灰色上衣搭牛仔裤,以至于员工都以为他每天都不换衣服。我想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在成功了以后才开始在生活中做减法的,正因为他们一直都在做减法,让内心避免不必要的杂念,才能更专注地去创造成就。太多的物欲会让人的内心混乱,学会给生活做减法,有舍才有得。
少而有序,就会专注。
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