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李自成灭明朝时,最让他害怕的是谁,为何险

来源:堂鼓 时间:2024/10/12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6105611.html

文/格子说历史

说到大名鼎鼎的李闯王,熟悉历史的人都会想到那个攻进北京城,逼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的李自成。但在李自成灭明朝时,有一个人曾经让他感到非常害怕,险些让李自成打退堂鼓,这个人是谁呢?

公元年,走投无路的李自成投奔闯王高迎祥,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并且表现出了他有勇有谋的一面,在高迎祥死后,李自成继称闯王。

李自成称王后,为了快速拉拢人心、壮大队伍,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很快他就有了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实力。

公元年,在李自成进军中原、攻克洛阳之后,杀了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没收了福王府中的财宝、粮食等,并发布告示赈灾,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崇祯十五年(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

正当李自成鏖战中原的时候,他遇到了令他一生难忘而又害怕的对手,他就是明朝将领周遇吉。

周遇吉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卒,但由于骁勇善战,在抵御后金入侵的战役中屡立战功而连进二秩,被封为前锋营副将,后又因数次讨贼中取得胜利而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左都督。

在年周遇吉与七万余众的清兵相遇,与清军曾经大战三天三夜,利用地形痛击清军,使清军伤亡惨重,这场战役成为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

清军以铁骑著称,走到哪里都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入侵,很多地区的明军听到清军来了,都会撤兵让路,甚至是望风而逃,而周遇吉则凭借自己的勇猛与谋略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想而知周遇吉是明朝难得的一员猛将。

年周遇吉接任山西总兵官,第二年攻占陕西后的李自成准备取道山西攻占北京,但遇到了周遇吉的顽强抵抗。当周遇吉向崇祯皇帝求援时,崇祯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二千士兵。看到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周遇吉留下副将熊通防守,自己则赶赴代州为北京建立阻击防线。

久攻不下的李自成见硬得不行,就来软的,他让明朝的降将劝降了熊通,并让他游说周遇吉归降,周遇吉见到熊通后,怒斥道:“我受国家的厚恩,怎么可能跟着你叛逆?!你统兵两千,不宁武关城楼去杀贼,为什么反而要做说客?”于是直接杀了熊通。

李自成见劝降不成,只能继续攻打,不久山西太原被攻陷,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顽强抵抗了数天后,在要粮没粮、要兵没兵的情况下,最后退守在宁武关。

李自成对宁武关志在必得,但遇到了周遇吉的誓死抵抗,在双方数次交火中造成了大量的兵马死亡,恼羞成怒的李自成以“五日不降者屠其城”为要挟,想逼迫周遇吉投降,但周遇吉根本不把李自成的话放在眼里,在城内设伏又斩杀了李自成数千的人马。

面对如此顽强的抵抗,又看到兵马损失惨重,让李自成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只是手下将领们不甘心,便使用人海战术,靠士兵的尸体终于攻打下了宁武关。

破城后李自成“遂屠宁武,婴幼不遗”,而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但终究寡不敌众被乱箭射死,心有余悸的李自成仍不善罢甘休,又将周遇吉的尸体肢解才觉得安心,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周遇吉死后被追谥为太保,谥号忠武,而李自成虽然后来灭了明朝,但自己却被百姓砍死,与他攻陷宁武关后屠城不无关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孰是孰非只有后世之人来定论了。

参考资料:《明季北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