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感学院院长全文共字
01
初中没少努力,高中也没怎么偷懒,可阿旭依旧没能把高考这块跳板踩好。
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跃到了省城或者千里之外大城市里的好大学,而阿旭只能在专科院校里择一门高不成低不就的专业。
报志愿时,阿旭的父母没能帮他拿主意,阿旭知道他们也给不出什么建议——两个“睁眼瞎”连苏州和杭州分别在哪个省这种问题都要纠结上半天,更别谈选大学和择专业了。
在集东头鸡窝改造而成的网吧里,阿旭托着腮略作思考便将大学定在了临边的一个市。
那座城市的经济条件算不上发达,大学的名字也冗长得像个野鸡大学,可阿旭的成绩也只能如此了。
02
当然,如果阿旭想跑得远一点,他也能在千里之外的城市择一所大学,可他不愿意跑远。
在点击鼠标按钮时,他的耳边一直回荡着母亲的那句喃喃自语,“最好能离家近点儿”。这句话就像一条无形的缰绳,将阿旭给牢牢地缚住了。
填好了志愿,在一阵心烦意乱的嘈杂声中,阿旭仰着头长舒了一口气。环顾四周,网吧里净是比自己年幼的孩子,他们个个如痴如醉地盯着电脑屏幕,嘴里在自认为潇洒地骂骂咧咧。
阿旭摇头笑笑,付了网费就蹬上自行车回家了。那天,他故意绕了一段远路。
03
三年以后,当高中同学都在准备考公和考研时,阿旭决定要寻工作了。
原本他想留在大学的城市里好好干一番事业,可家里的几通电话又让他在心里敲起了退堂鼓。
父母也没怎么劝他回家,只是叹着气说了句“家里就你一个孩子,我们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像一块石头,沉重地、势不可挡地撞击着阿旭的心窝。
一咬牙,阿旭就将简历投向了县城里的一家单位。
大专的学历,在大城市里算不上耀眼,可在阿旭的那座小县城,这已然算得上肚子里有墨水了。
那里的人似乎并不怎么区分大学和大专,他们单纯地以为,只要进了大学校园,孩子就是“千军万马里成功渡过独木桥的人”,都配得上“天之骄子”的桂冠。
04
阿旭拖着行李回到了那座熟悉的县城,离上班还有个把月,趁着还有空闲,他骑着自行车将县城逛了个遍。
从乡下杨树阴里的小学,到牌坊街尽头的初中,再到漫着淡淡酒糟味的高中,每到一处,阿旭都痴痴地在门口站上许久;阿旭原本还想去大学里看一看,可一想到价格不菲的路费和住宿费,他就摇着头把自己说服了。
上班的单位离自己家不足三公里,阿旭骑电瓶车不到一刻钟的工夫就可以到。
小县城不同于大城市,这里的大多数单位都施行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不会遇到加班晚回家的问题;工资呢,入职后的五六年内都是雷打不动的三四千,捱到退休都很难蹿到七千;至于职位晋升,毫不悲观地讲,阿旭现在踮着脚尖就能瞧见他六十岁能爬上的尽头——部门经理或是副经理。
单位里的老王就是这样熬过来的,他在单位里待了三十多年,明年五月份就要光荣退休了。听爱讲闲话的李姐说,她偷瞄过老王的工资条子,老王上个月的工资是五千八。
05
披着落日的余晖回家时,阿旭时常会有一种错觉。
他觉得两边破败低矮的房子不再破败低矮,而陡然变成了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身旁擦肩而过的电瓶车和三轮车也不再是电瓶车和三轮车,而幻化成了扬着喇叭、喷着浓烟的汽车。
这样的景象他曾在大学附近目睹过,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年轻人西装挺拔、头发油亮,手腕上的金属手表更是熠熠生辉——可他终究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了。
阿旭低头望望身下的电瓶车,许是一个星期没有擦洗的缘故,车架子上出现了点点泥斑。
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这些泥斑不是来自路旁的某滩污水,而是从自己身上掉落下来的。
思绪还没往深处想,阿旭就到家门口了。一进家门,他的那一番胡思乱想就被母亲的微笑给驱散了。
06
小县城里的单位没有加班,一下班阿旭就清闲得要命。
起先阿旭喜欢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剧,后来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过颓废,就开始逼着自己学习专业技能,可往往还没看完两页书,他就心烦意乱地抓起手机了。
睡觉前,阿旭照例要刷刷手机。他刷手机不是和别人聊天,只是想看看大家的动态——
高中某位同学考研成功了,看来她马上就要成为学识渊博的研究生了;大学某位同学考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几年后他就要成为众人高攀不起的“官老爷”了;大学的一位舍友和女朋友领证了,不用猜马上就要举办热热闹闹的婚礼了......
人人都过得顺风顺水,只有他自己窝在别人不知晓的小县城里过着单调重复的生活——阿旭带着这样憋屈的想法昏沉沉地睡去了,也不知道做了什么梦,等到闹钟响起来时,他整个人都觉得空落落的。
07
又是上班,又是下班。
没有什么大新闻,也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事,在一个怎么都睡不着的夜里,阿旭恍恍惚惚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不真实起来。
静默的月光下,脚下的这座小县城,早就被世人遗忘了;而阿旭自己,也慢慢沦为了一个没名没姓的青年,后来变成了中年。
也许,只有在看到大城市里打拼的同学在朋友圈慨叹父母生病了而他们却不能在一旁伺候时,阿旭才隐隐约约察觉到自己回到小县城的意义。
慢慢地,身边陆续有同学从大城市里铩羽而归,从此,他们的生活也变得和阿旭一样——孤零零的一条直线,再无别的岔路可走。
娶妻、生子、退休、终老。
其实,这不单单是阿旭以后的生活,也不光是那些困在小县城里年轻人的生活,而是大多数年轻人必经的生活轨迹。
一辈辈的人循着这条轨迹从青年走向暮年,从豪情万丈走向平凡庸碌。最终,我们都成了“阿旭”。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