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战绩主要是“三平两败”,即平薛举、王世充、窦建德,败宋金刚、刘黑闼,我们依次来看看打的如何?
平薛举
薛举集团是隋末陇西地区(今甘肃省中、东部)的割据势力,最强时号称拥有30万大军,是李唐建国后遭遇的第一个较强的敌对势力。
公元年,李渊称帝当年,薛举就率领数十万大军东进,意图攻占站立未稳的李唐势力。而李唐以时年20岁的李世民为元帅,统领4万人马御敌。
双方在浅水原打了两次重要的战役。
第一次浅水原之战,李世民遭遇了一场大败。
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当时身患疟疾,为此要求部下坚守不出。他认为薛举远道而来,粮草后勤一定处于劣势,待自己痊愈后,一定会有机会破敌。
但代为掌权的刘文静、殷开山却未能贯彻李世民以逸待劳的策略,他们认为敌人欺负李世民生病,必须予以反击才能士气大振。
结果,李唐军队中伏大败,士兵死伤大半,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全部被俘。
但一时的失败并未阻拦李世民最终的成功。第一次浅水原之战后不久,薛举因病去世,其子薛仁杲继位。而李世民又在浅水原附近的高墌城再次与薛氏集团对峙。
这一次他采取以逸待劳的做法,先是拖到敌人粮草吃尽,人心涣散,然后利用敌人急于解围的心理,故意安排手下大将梁实诱敌进攻,而自己率领大部队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从背后突击,一举击溃敌人大军,降服了之前不可一世的薛氏集团。
败宋金刚
公元年,李唐受到北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的攻击。
在大概半年时间里,刘武周先后击败齐王李元吉、宰相裴寂、太常少卿李仲文、左卫大将军姜宝谊等将领,攻占李唐初始根据地太原,几乎占领李唐在黄河东岸全部地盘,吓得李渊差点放弃。
这时候,年仅21岁的李世民主动请缨,率领关中军队与敌人决战。他的对手就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号大将宋金刚。
当双方军队在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对峙时,李世民提前多年让敌人知道群众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一边安抚聚集百姓,保证自己粮食充足,一边安排偏师偷偷骚扰劫掠敌人补给线,渐渐让胜利的天平倾斜于他。
这一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策略,最终带领李世民走向胜利。
在双方对峙5个月后,宋金刚因粮草不足,开始撤退。而李世民率大军追赶,一晚上行军二百余里,打了几十场小仗,终于追赶敌人到了雀鼠谷这个地方。此后又在一天里连续八次大败敌人,歼敌万余人,缴获辎重2千辆,最终在介休这个地方彻底击败宋金刚,宋金刚、刘武周逃往突厥。
平王世充、窦建德
如果要说李世民最得意的一场战役,那莫过于“一战取二王”。
公元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河南地区的割据势力—王世充。由于王世充人心散失,实力大不如前,因此李唐军队势如破竹,短短三个月就打到王世充的老巢——洛阳城下。
但没想到的是,王世充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想法”,向另一个割据势力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害怕李唐军队消灭王世充后会攻打自己,就答应救援,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洛阳,并给李世民写了封“劝退信”,想让李世民主动归还王世充的城池,退回关中。
当李唐军队知道窦建德杀来的时候,许多将领都开始打退堂鼓。而李世民不一样,他敏锐的判断“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这是一个“一举两克”的绝好机会啊。于是,他只身带着精锐士兵前往虎牢关对抗窦建德。
在虎牢关,李世民又玩起了自己擅长的“以逸待劳”。他一边高挂免战牌,利用虎牢关易守难攻的地势避免直接决战,一边派遣小部队骚扰窦建德,甚至亲自带头前往前线侦查,挑衅、射杀敌人将领。
等到窦建德部队士气损耗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又引诱窦建德决战。
决战当天,李世民与窦建德对峙试探,一直等到中午,窦建德部队又累又渴的时候,突然率军突击,一举擒下窦建德,共俘虏敌人5万人,取得最终胜利。而王世充也在窦建德失败后投降了。
败刘黑闼
刘黑闼本是窦建德手下大将,在窦建德失败后投降李唐,但又因害怕李唐清算又再次造反。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接连击败名将薛万彻、李世勣等名将,恢复了窦建德当初的势力地盘。
迫不得已,李渊再次让李世民领军平叛。起初,李世民打了几个小胜仗,但刘黑闼毕竟是个猛人,他趁乱攻占铭水县城,杀死大将罗士信(隋唐演义里罗成的原型)。最后,李世民学习关羽水淹七军的策略,选在铭水下游决战,自己在铭水上游修筑堤坝,等刘黑闼部队过河时用河水摧毁敌人的部队,歼灭敌人一万余人,俘获千余人,刘黑闼败逃突厥。
李靖的战绩
李靖的战绩,主要是“两平两征”,即平萧铣、辅工拓,远征东突厥、吐谷浑。(李靖还有平定岭南96洲战绩,但史书未记载详细过程,因此此处不列入。)
平萧铣
萧铣是位于江陵一带,号称拥有40万大军的大型割据势力。公元年,李渊以李孝恭为元帅,而李靖为行军长史(相当于今天军队参谋长)征讨萧铣。
在此次战役里,李靖的“三出奇谋”让人惊叹。
第一谋“出其不意”
李唐军队出兵时刚好9月,正处于秋季汛期,长江江水暴涨。李唐其他将领和敌人萧铣都认为此时不适合出兵。但李靖眼光别具一格,他力排众议,认为此时出兵正好“出其不意”,敌人会疏于防备。
果然,李唐军队乘着三峡的巨浪势如破竹,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很快攻占夷陵。
第二谋“回马枪、反败为胜”
当李唐军队来到清江口时,李靖认为形势起了变化。此时萧铣派遣大将文士弘率领精锐部队驻守清江口,正是救败之师,士气旺盛,应该先坚守不出,待敌人士气衰落才能一举攻克。
可惜元帅李孝恭被前期胜利冲昏头脑,仍然选择与敌人直接决战,结果李唐军队大败而回。
但此时,李靖又看到反败为胜的契机。敌人部队打败唐军后,士兵正四处抢掠唐军留下的物资,逐渐失去秩序。李靖此时率领部队杀了个“回马枪”,一举击破敌人,歼敌一万余人,俘缴获舟舰四百余艘。
第三谋“空船计”
当李靖带兵来到萧铣都城江陵的时候,他又出了个大胆的计谋,把缴获的舟舰全部舍弃,让其顺水漂下。其他将领都很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得来的物资还给敌人,加强敌人的实力?
原来李靖知道敌人都城易守难攻,敌人援军又在路上,形势会逐渐对自己不利。而把缴获的空船顺水漂下,可以制造敌人已经失败的假象,迷惑敌人。
果然敌人援军看到“空船计”,都以为江陵已经被攻占,都驻足不前。而萧铣等不到援军,只好举城投降。40万的大型割据势力,就这样不到两个月就被成功消灭。
平辅公祏
辅公祏是李靖一生传奇的一个微小插曲。
公元年,辅公祏起兵反唐。他知道自己势力弱小,因此让手下两位大将率领五万士卒分守当涂、青林,意图拖垮唐军。
这在李靖面前可谓是“鲁班弄斧”。当其他将领认为敌人分据点不易攻打,应该直接攻打老巢丹阳的时候,李靖锐利的指出敌人老巢早有防备,易守难攻,如果久攻不下在城下僵持,一旦敌人分据点援军赶来,己方会腹背受敌,十分危险。
因此唐军采取正面攻势,先击败敌人分据点,再攻打敌人老巢,辅公祏直接就弃城逃跑,顺利平定此次叛乱。
征东突厥
李靖人生的传奇巅峰一定是平定东突厥之战。
公元年,李世民以李靖为元帅,率领十几万大军征讨东突厥,想一雪三年前被迫签订“渭水之盟”的耻辱,但是李靖用实际行动给了他更大的惊喜。
第一个惊喜—突袭定囊,一雪前耻。公元年正月,李靖率领三千骑兵从马邑已出发,突袭东突厥大汗牙帐所在的定襄。这一战,李靖不仅出其不意占领定襄,还收到一份大礼—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隋萧皇后。
为此,李世民非常高兴,史载“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第二个惊喜—"夜袭阴山,大破敌军”。当突厥发现打不过唐朝后,假装示弱等待机会,而李世民也派遣使者前去安抚。但李靖却认为突厥狡诈多变,不能信任。
于是他率军夜袭阴山,杀敌一万余人,俘虏突厥男女十万人,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大大打击了突厥势力。而逃跑的颉利可汗也在碛口被李勣打败,不久,又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至此,短短3个月,曾经搅动华夏的东突厥灭亡了。
征吐谷浑
“战神”的极限在哪里?李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你!
公元年,已经64岁的李靖挂帅出征,开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征讨吐谷浑。
这是一场与人斗,与天斗的战争。
整个战争的过程并不复杂,史载“靖决策深入,遂逾积石山。大战数十,多所杀获,残其国,国人多降,吐谷浑伏允愁蹙自经死”。
但是我们看看李靖的作战环境,条件。史载“十二月,辛丑,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靖等败吐谷浑于牛心堆,又败诸赤水原”。
这些记录说明了当时的天气、地理。十二月,说明李靖又是最寒冷季节出征,想必一路少不了风餐露宿、刺骨严寒。而作战的地点积石山、牛心堆呢,均在今天青海、甘肃海拔到米的高原。
这是多么恶劣的条件?李靖作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放今天已经是天天搓麻将、逗孙子的年纪,竟然在这种环境下率军作战,仅仅在4个月时间里,就把不可一世的吐谷浑收拾的服服帖帖,这怎么不让人佩服呢?
结论
看完两人的战绩,我们来比比看两人的实力。
从战役胜负角度来说,李靖在史书上的记载几乎都是胜仗,只有在平萧铣时因为主帅李孝恭不听从建议小败一阵,而后也是李靖率军找回场子,取得最后胜利。
而李世民在战役过程中也仅有第一次浅水原之战的失败,后来也取得最终战役胜利。因此两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从战略上讲,两人都别具天赋,能够在常人认为不行时带领部队创造奇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从战术特点上讲,两人也是各有千秋。但整体而言,李靖给人印象更深刻。
李世民的特点是稳,他最擅长的就是先“坚壁不出”,然后一边利用游击战术骚扰敌人,一边等待敌人自己露出弱点,然后一举克敌。用他自己的话,或许最能诠释他自己的能力。
唐太宗尝言:“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智囊》)。
但是这种战术比较单调,虽然李世民也有灵活变化的一面,例如水淹刘黑闼,但是整体上而言缺乏足够的想象力,作用有效却读起来不刺激。
而李靖的特点是“奇”+“全能”,擅长出其不意,迅速突击歼灭敌人。
无论是平萧铣、征突厥或吐谷浑,李靖都有出人意料的奇策,让人热血沸腾,而且计谋百出,无所不能。例如在平突厥时,即有三千铁骑突袭敌人大本营的奇谋,又有分化瓦解敌人的政治手段。而在他一生中,即有平萧铣的水战,又能寒冬腊月在高原上击败更有优势的游牧民族,还可以在率领骑兵在沙漠上围堵敌人,感觉就没有他不擅长的作战环境和条件。
综上,个人认为李世民和李靖都是我们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才军事家,两人的军事能力可以说不分高下,但李靖的故事,会让人读起来更加精彩。你以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