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西部网」
西部网讯(记者田珂)9月27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圆满落幕,陕西用一场简约精彩大气的文艺演出,集中展现中华儿女砥砺新征程,自信豪迈,顽强拼搏,筑梦奋进的精神风貌。继唱响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之后,陕西的另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说书,出现在闭幕式文艺演出上,再次惊艳了国人。
除了亮相开闭幕式文艺演出的陕西非遗,本届全运会分别在运动员村和媒体村设置三处非遗展厅,总面积近平方米,用上千件非遗实物、图片、视频和打卡体验活动集中展示十大门类的陕西非遗项目,有西安鼓乐、古法造纸,有红拳、九连环等和体育相关的非遗项目,有戏服、盔帽、脸谱、木偶、皮影等和秦腔戏曲有关的非遗项目,还有刺绣、礼馍、面塑、泥塑、竹雕扎刻等传统美术、手工艺……在闭环管理的情况下,全运村变成了运动员教练员和媒体记者离三秦非遗文化最近的地方。
从8月27日全运村开村,非遗展厅便成了全运村人气爆棚的场所。来自全国的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媒体人在训练比赛之余,在这里浏览参观、亲身体验、打卡拍照、感受陕西特色的非遗文化。媒体记者们在这里捕捉赛事花絮动态,宣传推介陕西厚重的文化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三处非遗展厅累计接待了超过人次的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大量关于陕西非遗的新闻报道,通过各级媒体的发布平台,通过各类社交媒体被广泛传播,用全运村非遗展厅特邀专家顾问、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副主任王智的话说,“全运会给了陕西非遗一个国家级的大舞台,这种展示的力度和聚焦力度前所未有”。
王智说很多非遗项目经过讲解员的介绍,以其独特的寓意成为运动员喜爱的打卡项目,比如敲一敲门口的巨大的堂鼓,再抚摸一下西安鼓乐竹木鼓钉的百年老鼓,鼓舞士气,再比如走上小戏楼戴一戴各种戏曲冠、盔、帽、巾,尤其是冠帽,冠在中国传统冠帽文化中,是等级最高的帽子,是冠军这个词汇的出处,运动员体验紫金冠,还暗含着夺取“冠军”的意思。非遗展厅准备的大量手绘脸谱和香囊原材料,也被每天前来体验的运动员们“一抢而空”。
陕西非遗助运动员“追星”成功
“全运村的生活非常丰富,‘全运之旅’留下非常好的体验,感谢所有工作人员默默付出。”广东蹦床运动员黄烨熵表示此次西安之行收获颇丰,不仅和队友们共同获得蹦床项目女子团体季军好成绩,还“追星”成功,和自己喜欢的不倒翁小姐姐成为朋友。
据王智介绍,这段友谊就诞生于非遗展厅之中。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让一直向往西安的黄烨熵没有办法外出游览,所以就只有通过参观非遗展厅来品味三秦文化了。在听王智讲解非遗传承人梁平安老师的葫芦技艺时,黄烨熵说葫芦上面细下面圆像极了西安的不倒翁小姐姐,而自己也是不倒翁小姐姐的忠实粉丝。“她还给我探讨蹦床是核心发力,和不倒翁表演时发力方式一样。恰好我认识冯佳晨,她这几天还老给我们非遗展厅点赞,于是就给她们俩位牵了条线。”王智说。
全运村里共度“非遗中秋”
全运会期间,关于陕西非遗的新闻报道大概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全运村刚刚开村,媒体记者站在探访揭秘的角度,对非遗展厅进行了充分地预热报道;第二次是在开幕式上精彩亮相的秦腔,吸引了许多媒体来采访非遗展厅,来了解陕西丰富的非遗资源。
而第三次就是在中秋前后,组委会分别在媒体村和运动员村举办了两场非遗展演活动,为了让处于封闭状态的媒体记者和运动员们能够在陕西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佳节。特别是在运动员村的非遗展厅里,成功举办了陕西和港澳运动员中秋联谊互动活动。王智说香港代表团团长郑景亮带着团员们,详细地观看着每一块展板和每一件实物。特别是见证着“古典益智玩具九连环制作技艺”传承人杨同喜仅仅用时3分钟便成功拆解复杂的九连环后,眼神中充满的惊讶和敬佩。
“非遗展厅和陕西非遗人,以及所展示的陕西非遗文化,圆满完成了服务十四运会,展示陕西非遗文化的任务。”王智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