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女大法官、女性主义运动家RuthBaderGinsburg(后文简称RBG)在美国病逝,一瞬间这个消息也在我们的社交网站上刷屏了,仿佛是全世界一起,送走了一位女性主义英雄。
编辑对她的了解,开始时仅限于一些脸谱化的形象记忆,比如她是位美国家喻户晓的女大法官,形象经典到万圣节会被翻出来Cos的那种。但相信我们的读者里要是有学法律的,估计都会将她视为偶像。
所以,编辑找到了《女大法官金斯伯格RBG》这部纪录片,开始补课。
RBG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后裔,她家中本来还有一位姐姐,但不幸早夭了。RBG跟母亲的关系很亲密,之后的采访中多次提及她。个性也跟母亲一样冷静、害羞、专注、善于思考,这些特质对于她之后所从事的工作,倒是有不少帮助。
50年代,哈佛法学院的女性学生占比仅为百分之二,RBG是其中之一。
面临的情况就是,老师一般不会叫女同学回答问题,因为担心她们答不出来。而在进图书馆时,她们会被看门人拦住,理由是“女性不得入内”,这些都是年RBG入学时所经历的事情。
此时,她已经是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的母亲了,而她所要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正在就读法学院三年级的丈夫,在此时被诊断患上了恶性肿瘤。
RBG不得不一边照顾他和孩子,一边完成自己的学业。还要腾出精力,帮丈夫补他落下的课。也就是这样,她养成了每天工作到后半夜,睡眠时间仅维持2小时左右的习惯。
然而就算是这样的学霸,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依旧被自己的性别绊住了脚。知名的律所听说介绍过来工作的是位女性,且已经结婚生子时,立刻就会打退堂鼓。她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了解到女性进入社会之后需要面临的各种不公平待遇:
在70年代,美国多数州的法案有记录,雇主可以解雇怀孕女性、女性申请贷款时银行有权利要求她提供丈夫的签名、丈夫婚内强奸妻子可以不被起诉......在今天看来每一条都令人窒息,但当时却是共识一般的存在,之所这样的局面会改变,RBG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个时期,女性意识再度觉醒,大家首先蹦进脑子里的想法,是去街头集会抗议。但这不是生性腼腆的RBG会做的事情,她选择用自己学习到了法律知识,来帮助需要帮助的女性。
在担任法学教授的同时,她开始接手一些性别歧视相关的案件。年,一名名为SharronFrontiero的空军少尉发现,她的男性已婚同事都可以领取住房津贴,自己经过多方询问却被告知女性就是没有这个权利。所以她去找了律师寻求帮助,辗转联系上了RBG。
这是RBG接手的第一个最终需要去最高法院辩护的案子,她用出色的文书水平完成了辩词撰写,其中提到的“劣等烙印”、“从属”、“人力资源浪费”等词汇,非常精准地概括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现状。
这是也她第一次进行口头辩护,而这些陈述的聆听对象,是最高法院的白人男性大法官们,要让他们明白女性的“二等公民”身份、正视性别歧视的存在,任重而道远。
在辩护陈词的结尾,她引用了废奴和女性运动家SarahGrimke的话:“我不为女性争取优待,我要求的只是,让男性同胞把踩在我们脖子上脚挪开”。结果是,这一仗赢得很漂亮。她冷静全面的陈述没有遭到一次打断和质疑,案件里以性别为判断标准的规定被宣布无效。
两年之后,她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惊讶的决定——为男性打官司。
这次的辩护对象在妻子离世之后,决定成为一名全职家长。当他开始申请单亲家长社会保障金的时候,被告知这份保障金实际上叫做“母亲保障金”,父亲无权领取。RBG接下了这个案子,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有格局的决定。女权和平权,并不冲突,性别歧视广泛地存在着,需要被重视,被修正。
这个案子也赢了,而且反响很好。之前RBG一直在争取让性别歧视拥有与种族歧视一样的宪法地位,也是因为这个案件的获胜,才获得了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在意见书的上全票通过。
这一系列的举动,以及之后一个个独立的案件,正一步步地帮助社会建立和强化平权的观念,最终推动了相关法案的改革。
年,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ByronR.White退休,这个职位出现了空缺,克林顿政府的女司法部长JanetReno举荐了RBG,参议员以96票对3票通过了对她的确认。
年8月10日,金斯伯格宣誓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第一位犹太人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
记录片的另一条主线,其实是在丰富RBG作为大法官这个“女英雄”标签之外的个人形象。
她有一位幽默风趣、非常支持她工作的老公。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家庭也是她最有力的后盾。
她热爱歌剧,会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去认真欣赏一场,坐在台下全神贯注的样子跟她伏案工作的样子一样动人。
她后来还曾经登台表演,导演给她安排了简短的台词,由她自己撰写,也算是圆了她多年的歌剧梦。
身为时装编辑,我不可避免地会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