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需要用怎样的仪式来真正开启我们的高三?这是我在高三启动伊始面对届苗圃1班的孩子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启动周,孩子们搬到了新教室,有了新的同桌和学习小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启高三生活;孩子们参加了学校的启动大会和班级的启动班会,会上有学姐的经验分享和方法指导,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孩子们将自己的理想大学、长短期目标等都写了出来张贴在教室后的板报上;“心若有所向往,何惧道阻且长”的横幅再次挂在了教室墙上……但是,我总感觉还缺点什么。我们一直在给孩子们讲如何迎接高三的各种挑战,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状态……这些言语的说教,即使再打动人,终究有一种无力感。有什么方式能给孩子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力量吗?
我想到了一个我心心念念很久却一直没有勇气去做的活动——一元钱城市生存挑战。大约在七年前,中国教育研究网“黑板擦行动”组织开展了“一元钱城市生存全国挑战季(兰州站)教育公益活动”,这在当时应当是兰州乃至甘肃首次举办这样的活动。通过一位学生家长,我有幸拜访了“黑板擦行动”的发起人付永老师,也是后来DE未来训练营和DE学校的创始人。简短的一次聊天,让我收获了“教育无痕”这个理念,让我明白了体验和经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给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七年来,已经有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开始组织类似的挑战活动,但真正由班主任来组织全班同学参与的话,风险和难度都极大,这也是我一直未敢尝试的原因。不过,那颗种子一直在悄然萌发。
当我想到这个活动时,我开始坚信,唯有这一活动,能帮助孩子们完成迎接高三的所有准备,能给予他们面对高三的强大力量。
何不试试?
我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告诉了另一位班主任安老师,她非常支持我的想法,认为可以一试。于是很快我们便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方案:活动在周日举行,时间为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以学生现有的小组为单位、分散到不同的商圈区域开展,每个小组招募两位学生家长作为志愿者,全程跟随负责安全保障和拍照记录。
活动的安排和筹备并不顺利。周五下午,我把这项活动给孩子们做了初步安排。孩子们听了后很兴奋,表现出了跃跃欲试的样子。但到了周六上午,就有小组因为组员意见不一致,一致表示不愿参加活动。更多的孩子们预感了挑战的难度之大,纷纷以周日需要休息、作业较多、需要上课外辅导班等理由表示希望活动能够取消。看到他们一个个打退堂鼓,我很失落。我顶着巨大的压力(主要是安全方面)来做此事,却得到了这样的回应。既然他们都不愿意,我又何必强求?当我几乎要去宣布取消此次活动时,安老师一语点醒我:“正因为他们都不愿意去,才更说明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必要性和意义!”我冷静下来想了想,的确如此。之前组织的所有班级活动,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享受型”的,现在突然来一个“吃苦型”活动,谁会愿意呢?而如果不去体验一番,他们又怎会知道,苦和累才是生活的常态,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呢?
周六下午举行的家长会,更是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加坚定了把活动举办好的信心。家长们对这项活动非常支持,每组的两位家长志愿者也很快确定。在所有家长志愿者参加的讨论会上,家长们就活动细节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活动规则。为了真正考验孩子们,活动不再配发一瓶矿泉水,孩子们需要自带水杯去找水;活动不再允许借助自带的乐器、画板等外部工具,孩子们需要从零开始创造性的开展实践……
周日早上,活动正式启动。孩子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向陌生人开口。从小组成员相互推诿,到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去,再到完全放下羞涩勇敢地和陌生人交流,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成长显而易见。第二个挑战是如何面对一次次的“被拒绝”。有的小组连续问了三十多家店面,奔走三个多小时,依然没有遇到一份工作机会;有的同学在发传单、售卖商品的过程中多次被拒绝。骄阳似火,但是没有一个孩子选择“躺平”,面对挫折,学会了坦然接受和不抛弃不放弃。我和安老师先后到三个活动主区域,在大街小巷看到了苗圃1班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在一家一家寻找工作,在街头发传单,在商场卖花,在培训机构做助教……
★
★
到了中午,各小组陆续开始午餐。一块饼,一碗面,和平时的饭菜比太过简单,但这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换得的,这一定会是最难忘的一顿午餐。
下午三点,活动准时结束。大家回到教室,开始活动的总结分享。这段体验太过深刻,以至于很多孩子都主动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体会。这段体验太过艰辛,以至于很多孩子讲到遇到的困难时都默默地掉下了眼泪。原计划一个小时的总结分享会开了两个小时。活动给予孩子们的力量之强、启发之大、思考之深令我震撼,让我动容。孩子们收获的成长,远远超乎我的想象。原来,生存挑战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学会了多少,而是在于经历了多少次难过才能获得喜悦,经历了多少次失望才能获得希望,经历了多少次忐忑才能获得笃定,经历了多少次争吵才能获得合作,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能获得成功,在这里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是最美好的记忆,所有的磨难都是生命里最酷的烙印。我很骄傲,是高三苗圃1班的孩子们,以让我们老师、家长都感动到热泪盈眶的坚韧和毅力,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挑战。
经历就是成长,相信就会发生。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活动中,孩子们触摸了最真实的社会规则,参与了最富挑战的群体协作与个人努力,感受了最真切的成功与挫败。被打击后的自我修复、被拒绝后的泰然处之、被冷落后的再接再厉、历经挫折后的成功超越……这样深刻的体验,课堂教学上没有,家庭生活中没有,只有社会这个大课堂才能提供给孩子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天地乃课堂,体验才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次活动,我确信孩子们已经做好了迎接高三新挑战的一切准备。面对考试时的失利,面对停滞不前时的焦虑,面对屡次打击后的想放弃,面对同学之间的“内卷”,面对老师时的张不开口,面对繁重课业时的抱怨……这些困境,在这次活动中实际上都进行了“预演”。孩子们收获的一切,都会转化成高三生活中的力量。
这是苗圃1班高三启动系列活动中最特别的设计,也是孩子们准备好迎接高三挑战最响亮的宣言!
Vol.1
学生感悟
1.刚听到班级又要举行活动,我确实多少有些不情愿。因为通过高三一周的学习,我的第一感受一定是累,认为周末不应该再到处“乱跑”。但放松的方式并不只是身体上的休息,班级活动固然累,但是它给予人精神上的、更有意义的休息,一些不经意间的感受,会支撑我们走得更远,更轻松。
2.尝试一切能触手的机会,因为胜利因素就蕴含在每一个自己错过的、认为没必要的举动和机会中。
3.我们总是愿意处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对很多事情不轻易跨出“第一步”。可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可能,跨出“第一步”,便跨出了一个新的天地。在高三这一年,希望自己可以不再那么在乎自己的面子,以弄懂知识为重,以解决问题为重,以坚定地迈向自己的目标为重。在未来,希望自己多一些勇气,多多跨出自己的“第一步”。
4.今天真的是无数次被拒绝,体会到了那么一点所谓成人社会的摸爬滚打,但这会让我们更坚毅,我们经历磨练终会所向披靡。这个活动比我所预计的好太多了,真的很有意义,完全值得牺牲一周唯一的懒觉日以及宽松的完成作业时间去参与。至少于我而言,看了许多,学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5.我收获最多的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磨难,都要坚持面对,坚持走下去。在这连续六个小时的实践中,我们在最后半个小时找到了工作。中间受到了无数次的拒绝,无数次的失望和自我怀疑,甚至不断想要弃,我感觉我的脚底板都在烧火,我的脸都在发烫,可是我不得不去找到工作。支撑我走下去、坚持下去的,是社会中的温暖,行人的一句话,对你的一个笑容,给你的一个支持,都会让你心中的阴霾散去。总得来说: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尊重、善待你遇到的每一个人,放下姿态,端平心态,成为一个温暖的人,一个能给别人温暖的人,一个能给社会温暖的人。
6.中午没有钱,只能吃白饼时,说实话有点想放弃。特别是看到别的组吃的非常好,我们还饿着肚子,甚至只能白饼的时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经受着别人没有经历的事情,但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更美好的东西。我觉得能将自己的身段放下,坚持不懈,为自己寻求可能的时候,才真正认识了自己,同时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确实,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别人无法拥有的东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价值。
7.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容易,每一个人都很辛苦,你没有权利或者义务让别人知道你的辛苦,或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别人,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的生活,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也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但是对你好的人还是要加倍还回去。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个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没有办法去改变一种稳态,但我们可以从做好自己开始,去管理支离破碎的生活。我还是会坚定地完成我剩下的任务,好好过好余生的每一天,我仍然会坚定地选择一个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的职业,我不后悔,我不害怕,我只会努力去做。最后,我真的只有一个愿望,不论我今后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我都希望,我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永远做一个善良的人。
8.习惯了学校这个环境,习惯了简单悠闲的生活,以至于我们忘记了真正的社会与除却我们周围的世界。从第一次鼓起勇气开口到发出第一份传单,从第一次遭到拒绝到被拒绝无数次,期间我们有疲累,有气馁,但依然向前。
9.着眼当下,停止无意义的假性竞争。年轻的我们,单纯的我们一直在不断憧憬未来,不断忘记现在,不断陷入与人攀比的“内卷”洪流中,不断陷入无限的自我否定与仰慕他人中……但当真实地身处社会,劳动自给时,才会意识到预估的数据、小组的排名并不重要,真正能让你活下去吃上饭的是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是自己的双手,是自己的节奏,一味与他人的低效竞争毫无意义,一味地思考虚无的未来更甚。我们或许没能挣得很多的钱,但我们能够走着自己的路径,吃着汗水换来的食物,这便是最幸福的事,而不必思考空无虚渺的数据,而不必在意他人的进度,因为这些都与自己当下的生活毫无关系。
10.接受拒绝,降低姿态。在以往十几年的人生旅程中,我们的生活可谓无比顺利轻松,有无数人陪伴着支持者成长,我们像温室中的花朵,甚至连被拒绝的次数寥寥无几。我们自小便在憧憬美好无缺的社会,充满温暖的人间,然而痛苦与挫伤才是这个社会中占大多部分的内容。而此次活动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拒绝,从起初的尴尬到后来的坦然,在脸皮逐渐变厚的途中,我逐渐意识到,接受被拒绝、接受挫败,比学会成功更重要。
11.高三的日子,无光,黑暗。却也有光,明亮,关键在于心态、能力之别。以前我总把成绩看得太重,然而今天却懂得坚韧的心态、不懈的精神将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很多财富。高三来临,我们也面临诸多挑战。面对挫折,我们可以在失败了次后的第次走出黑暗。相信我自己可以,相信我们可以!
12.从一次又一次的害羞腼腆,到无畏俗人的“冷眼”,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基本技能,获得了步入社会必要的圆滑态度,获得了收获胜利果实的喜悦,这是一次给我们最真实的成长经历,这是属于我们的破茧成蝶。尊重每一份职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奔波的身影。我们的生活也许并不缺这笔钱,可是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这些袋子,这些传单,会变成他们的一顿饭,变成一瓶水,变成一缕还清债务的希望,变成支付巨额医药费的微不足道的,一根稻草。人能耐得住尝试,才能寻得成功的机会。人能经得起波折,才能收获最后的硕果。人能心怀尊重与温度,才能点亮心中的光。
1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可能遇到挫折和困难,遇到之后,不能死钻牛角尖,而应该及时转换思路,开辟新的路径。现在高三了,在未来的一年,我的挫折肯定一直都会在,但我一定会遇到挫折及时转换思路、调整自己,永远尽最大的努力,及时开辟新的路径。坚持坚持再坚持,说起来容易,践行起来真的难。高三这一年,一定会有让我劳累劳累更劳累的事情发生,但希望自己不轻言放弃,其实有时候,你再坚持一下,坦荡好景就在前方。
14.未来是我们青年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个温柔的人。温柔是一种修养,是时间流淌过后沉淀下来的东西,不仅仅是神情和语气,它更多体现在为人处世的细节里:礼貌、耐心、宽容、同理心。当有人向你求助时,不论你能否帮助到他,我们都应该做个有礼貌的人,力所能及的尽量去帮,力不能及的表示歉意。
15.你什么都没做,你怎么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刚宣布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很忐忑,我也很自卑,因为我没有别的同学那样歌舞精通,也没有很好的社交能力,我觉得自己可能会给组里拉后腿,但当真正开口去与陌生人交流,你会发现,你所有的担心其实都没有那么可怕。
16.这次体验给我的启示,用最概括性的话说,一是美好生活得来不易,二是挣钱还需好好努力,三是头脑清醒始终有益,四是团队精神最是鼓励。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应该践行这次学到的这些东西,珍惜美好生活,并且发扬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遇到困难时多一分定力和冷静,并时刻思考。
17.学生这个身份在社会上可以带回许多人的同情以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