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自律,大家想到的都是工作、读书、健身等项目,而很少有人会把弹琴跟“自律”联系到一起,更多的是追求“兴趣”。但是只要有了兴趣就能把琴练好吗?并不是!其实弹琴和锻炼一样,都需要有强大的自律,才能打磨出优于别人的琴艺和优秀的自己。
朋友从小就很喜欢唱歌,一直以来都想学习某项乐器,来填补自己的兴趣空缺。去年偶然间路过一个商场,看见门口有大学生一边弹着钢琴,一边唱歌。她心里很是羡慕,也在那一刻开始,她下定决心要学钢琴,并立志在3个月之内学出小成果。
了解到自己的想法后,她兴冲冲跑去琴行买了一架钢琴和相关书籍,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刚开始时,她还坚持每周去上课,坚持每日朋友圈打卡练琴,过了不到一个月,她的打卡动态就从朋友圈里消失了。
后来跟朋友聊天时说到这件事,她说是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她其实压根就没有那么自律,做不到每日练琴、每周上课。有时候练琴,天气太冷了,手指冻得根本都动不了,更别说一遍又一边的练琴了。
就这样,朋友的练琴之路才开始了不到一半,就已经结束。她无法在冬天,忍受枯燥和寒冷,所以注定无法领略到学成之后的畅快。
有人说,练琴这回事,每个星期偶尔练半个小时等于没练;每天练半个小时比不练强一点;每天练琴两个小时是高级爱好者,每天练琴四个小时是专业演奏者,每天练琴八个小时才会成为知名演奏家!
著名钢琴家郎朗在做客鲁豫有约时,被问到,如果一天工作到非常晚,是否还会练琴?
郎朗摸着脑袋回到道:“那也练,不练琴等于是慢性自杀行为,你说了一大堆废话也没用,我是靠什么意念(练琴),那都扯淡。”
郎朗从出道开始,就被冠称“音乐天才”的名号,但人们口中的“音乐天才”也是靠着过人的自律,一日一日积累琴艺,摸索弹琴技巧,才能成就他如今的绝代风采,成为音乐界中的钢琴王子。若是当时他偷懒一些,或是当时像我那位朋友一样中途放弃,怕是今天谁都不知道郎朗是谁。
之前有人针对风靡网络的“一万小时定律”(即人们只要在某项工作中,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提出疑问:有些工人们在这项工作中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一万小时,为什么还是生活在基层?
这是因为在这个定律中,1万小时指的是人们花在该项工作中的“有效时间”,而不是盲目闷头苦练的时间。
练琴上的自律也是一样,它并不是让大家盲目的追求每日练琴的频率,而是让琴童们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练琴步骤和科学的练琴方法,与此三者相互搭配结合,才能让练琴的人在钢琴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
优秀的人是什么样?不是从出生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的人。而是那些已经比你优秀很多倍,却还有着强大的自控力去督促自己每日进步的人。
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立志要瘦成一道闪电,却在跑步不到一周后开始打退堂鼓;信誓旦旦立下flag说要早起背单词听英语,却在晨起几次后觉得还是赖在床上最舒服;参加的艺术班,以为自己肯定能看在花了money的份上,就会积极参加,从而得到相应的收获,但却忽略了自己的强大惰性会阻挠我们奋进的过程。
所谓自律,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刚开始执行时,都是万分痛苦,甚至分分钟都有想要放弃的冲动,但只要你坚持下来,约束住了自己,就能像经历了熊熊火焰燃烧后的凤凰,得到崭新而充实的自己。
自律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很多人对将这两个字理解成“对自身情绪和欲望的一种压抑”。而事实上,它是一种在日积月累中,通过量变达到了质变的习惯,也是一种延迟满足的方式,帮你达到积极主动和自我控制的目的。
一个人能否做到自律,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活和朋友圈,会是什么样子。自律,离不开坚持,坚持离不开强大的自我控制,只有一直敢于尝试、敢于坚持的人才会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走越远,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颇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