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什么会昌这个非遗民俗你居然不知道

来源:堂鼓 时间:2022/7/1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

非遗民俗—会昌踩鼓

在中国,传统鼓文化一直是源远流长,那流传于民间的鼓自然也是五花八门,会昌县麻州镇东红村的踩鼓据说就已经流传千年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流传千年的会昌踩鼓。

今天,就由我带大家来好好了解一下。

手脚配合表现节奏、演奏

在一般人看来,打鼓肯定得用手呀,和脚有什么关系,谁会把脚放在鼓面上挪来移去啊?

而踩鼓表演,那就不一样了。如果不把脚放到鼓面,敲出来的声音就没有那独特的韵味了。

踩鼓在演奏的时候必须将左脚架在鼓上,用脚后跟在鼓面上敲打。根据敲打出来的不同力度、位置和技巧,打出无数生动的鼓声,所以踩鼓又被叫做“压脚鼓”“踏脚鼓”。技艺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可以在鼓上敲出七个音,还能模仿各种不同的声响,比如风声、水声、雷声等。

踩鼓演奏的时候,踩鼓表演者都坐在中间,脚下放一堂鼓,双手拿鼓槌敲鼓的同时,左脚同时用脚后跟外侧轻踩鼓面,手脚并用,手舞足蹈;轻重缓急,节奏多变,别有一番情趣。踩鼓艺人双手击鼓时,发出“咚咚”响声;左脚抬起、点踩鼓面时,则又发出“沽咚、沽咚”声;脚沿鼓面中心轻滑游动,则发出“沽……沽”长声;倘若点踩轻滑并用,则又发出“沽咚、沽咚、沽……”声,真可谓鼓点多样,变幻莫测,迭荡起伏,寓意无穷。而这些手脚并用、点踩轻滑的击鼓技艺,根据历代民间艺人的摸索积累,总结出了“三火爆”、“三大挑”、“一小挑”等会昌踩鼓演奏技艺。

据老艺人介绍,踩鼓发端于唐代,式徽于宋末,元初随道教传入会昌,成为会昌道士的重要法器。八百年来,会昌踩鼓一直作为道场压煞驱邪的主要表现形式传承至今。“文革”期间,道士受到不同程度迫害而纷纷改行,会昌踩鼓一度濒临失传;改革开放以来,会昌踩鼓成为群众趋利避害,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手段重新流传开来。

脚鼓所用的鼓面宽9寸,高1.2尺,鼓槌一双长7寸。脚鼓是用脚控制鼓的声音、鼓的节奏、鼓的轻重,来演奏出不同风格的音乐节拍。鼓点特点是三阵鼓,三阵锣。

来自民间独具生活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昌踩鼓已不再是道人布道施法的专用工具了,在逢年过节、娶亲嫁女、添丁祝寿、升学建房等多种场合,都能听到会昌踩鼓那清脆悦耳的“咕咚、咕咚”声。

会昌踩鼓,来自民间,源于生活,既为道教所用,更为民众所需。它那点踩轻滑的踩鼓技艺,不仅填补了鼓艺空白,也开创出中华鼓文化独具魅力的踩鼓艺术。

会昌踩鼓的传承人他们就好像这个时代永恒伫立的图腾,将一生奉献给非遗,实属不易,希望在未来的非遗文化保护中会昌踩鼓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会昌踩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成为被搁置被逐渐遗忘的民间艺术,而应该是重新回到群众身边,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精神食粮。

编辑:初一

▼往期精彩回顾▼这里是独好会昌!游会昌十二时辰!你见过凌晨的羊角水堡吗?家乡味,会昌礼,会昌味道欢迎大家积极分享身边的美食、美景以及会昌的新鲜事!可发至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