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的其中一把就是音符,所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音乐是不可缺失的,而且儿童学习音乐最好从打击乐开始,“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鼓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而特色鼓作为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之一深受孩子们喜爱,为了丰富幼儿的艺术形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本周我园进行了以“特色鼓课程的研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大、中、小班三个年段,分别针对本年段的特色鼓进行研学,大家先从了解鼓的外形、组成部分、坐姿和手势出发,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演示与研讨,并针对平常特色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教研会上气氛热烈,老师们各抒己见,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果开展的吧!
小班以热巴鼓为特色鼓乐器,热巴鼓其响亮的声音、清脆的节拍、强劲的节奏、易懂易学的特点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教研会上,小班老师们先了解了热巴鼓的文化背景,随后根据热巴鼓的音色特点和小班幼儿的音乐表现力确定了敲打节奏和音乐,接着老师们亲身体验,尝试练习节拍,反复实践,分解主要动作,统一手势,感受打鼓所带来的兴奋与激动。
左手持鼓,右手持棒,整齐划一的敲打,细致到位的手势,在节奏欢快的乐曲中,传递着热烈、自由、奔放的热巴鼓精神。
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能力较小班有了很大提高,因此,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抓握鼓槌,并乐于用鼓槌敲击堂鼓及其他打击乐器,堂鼓这一传统打击乐器正符合中班幼儿的打击乐兴趣。
中班老师们先一起认识了中国堂鼓,堂鼓,是一种传统民族乐器,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各异,随后老师们学习了手部动作,统一了走步姿势,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了双手交替击鼓的动作练习,根据音乐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敲击方法,确定手部动作以及队形变换,最后合上音乐进行示范练习。
老师们热情洋溢,积极学习,现场鼓声阵阵,在击鼓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切身体会到了堂鼓带来的听觉震撼。
“咚叭,咚叭,咚咚叭咚叭……”铿锵的腰鼓打起来,红红的绸带飘起来,欢乐的节拍动起来,灿烂的笑容绽开来,一道道亮丽的景观在大班老师身上频频展现,腰鼓来啦,腰鼓作为大班特色鼓乐器不仅弘扬民族艺术文化,而且能启迪孩子的智慧与心灵。
大班老师首先复习研究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针对本班孩子学习情况进行互相交流,有针对性的学习探讨了新授内容。新曲目、新节奏、新鼓点、新动作,随后针对腰鼓的基本动作、训练方法、节奏打法进行了密切交流,针对大班幼儿在打击腰鼓时动作不够舒展、手脚不够协调的特点进行研究,最后反复实践,统一确定动作。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老师们都全情投入,大家在腰鼓声中,舞动手中的鼓棒,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分段练习,手部动作-脚步动作-组合动作,老师们始终以严谨的态度践行着、示范着??
教有所获,研有所得”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一次学习与成长的机会,鼓”作为传统文化和我园特色课程之一,还有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究,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不断探索,充实、完善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